【黄老师支招】
我们谈的是性文化而不是性!
0-3岁是培养性别认同和性角色认同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跟家庭成员的互动来探索和认知性别及性角色。父母是孩子性启蒙教育最好的老师,在这个时期能从父母处得到“性帮助”和“性体验”,孩子的性心理则会在健康中成长和发育。而由于现在关于传播“两性方面”的信息的媒介多、量也大,所以从小接受健康的性启蒙教育则尤为重要。年轻的家长们更需要跟孩子一起来学“性”知识,从而能正确地对待幼儿性发展中出现的敏感行为,避免让幼儿的在性发展的过程中心灵受到伤害或扭曲,当今社会同性恋人数的增多已经在警示我们要重视“性取向”的心理扭曲。
性启蒙教育有四招。
第一招、转移注意力,不强化误导,随时跟进。当宝宝出现性动作时,用宝宝喜欢的食物、物品和游戏吸引他关注,从而停止动作,那些什么“不要玩、不要摸”的话就请把它们扔到垃圾桶去吧!因为这些信息的重复只会对行为造成强化。要引起注意的是:宝宝虽然停止了性动作,但他们的快感可能没有那么快消失,他很可能会伺机再试。所以,要随时跟进宝宝被转移注意后,参与的状态。
第二招、角色定位准确,角色分工明确。主要从成人和孩子两个方面来说,首先是成人,1、各尽其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亲扮演的是男人的角色,让孩子学习的是男性的特征。如教男宝宝站着尿尿,在外面要避开人多的地方,背对着有人的地方尿尿;母亲扮演的是女人的角色,让孩子可以了解女性的特征。如带女宝宝出门在外尿急时,最好进厕所,实在憋不住,应找无人的角落,背对着有人处方便,成人在一旁帮助遮挡并告知:“宝贝放心方便吧,妈妈帮你挡着呢!”
2、虽说男孩女孩都一样,可对待态度还需有不同。批评、教导、引导孩子时,请以其性别来选择对待的方式和态度,乃至说话的语气,避免孩子形成错误的性别意识。
其次是孩子,1、穿着打扮:男孩女孩各穿其衣,一定不搞混搭。男孩穿裙子,女孩打扮成男孩,只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产生障碍,乃至造成“易性癖”。
2、体验与同性和异性洗澡。爸爸、妈妈除了教宝宝自己洗澡以外,还可以跟宝宝一起洗澡(最好穿着短裤),让宝宝认识更深地认识身体结构与性别的不同。一般每周一次,让宝宝有五次这样的经验就可以了。
第三招、善用比较法和归类法帮孩子建立准确的性别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来观察和对比爸爸和妈妈身体上的不同,了解性别之间的差异,从而认识性别。如:比汗毛。爸爸的汗毛比妈妈的粗,爷爷的汗毛比奶奶粗,叔叔的汗毛比阿姨粗,哈哈!原来男人的汗毛比女人粗啊!比胡子。爸爸有胡子,妈妈没有。同样先归类,然后跟宝宝一起总结出不同性别的主要特征。
第四招、跟你说句悄悄话。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出现“性动作”时,如下意识地把手伸进妈妈的衣服或自己的性器等,只要轻轻地俯在他的耳朵边说:“跟你说句悄悄话!宝贝,这种事只能在家里做呢,这样大家都看着我们,多不好意思啊!快把手拿开,来,我们去。。。。。”再用第一招、转移其注意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