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后行 3 - “we will rock you!”

标签:
育儿工具彼得与狼右脑创造力杂谈 |
分类: 观点 |
针对孩子教育和娱乐的产品五花八门。如何选择适合孩子并有助于孩子创造力开发的产品,相信是每个家长头疼的事情。而正确的选择儿童产品就是在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找到了有效的道具。不但孩子能从中得到乐趣,更能事半功倍地帮助家长进行右脑思维和直接经验的训练。
比如:音乐是开发孩子右脑思维最好的手段之一。很多家长就没有选择地,简单地给孩子听儿歌,在儿童的早期教育阶段,儿歌并不是开发儿童音乐感知力的最有效工具,儿歌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音乐形式,其实幼儿离音乐的距离比成人近得多。所以在幼儿声音的敏感期就该给孩子最能代表音乐本质和水准的作品,比如莫扎特的作品,或其他能代表人类用声音表达灵魂和情感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家的作品,甚至是摇滚乐...
有个一岁多的小男孩,每当在电视广告里听到那首皇后乐队的世纪经典“we will we will rock you!”就兴奋不已,很快就能跟着哼唱,敏感的爸妈马上买了CD,在车里家里让小男孩听个够,一段时间后,小男孩的节奏感超强,跟音乐的拍子及准,他们扑捉住了幼儿音乐节奏的敏感期。当然除此之外,他听得音乐都是父母精心挑选的,以至于到了三岁多,他的音乐品味已经很高了,三流音乐不入他耳。
对音乐的品鉴能力比演奏能力重要,就像数学修养里的逻辑能力比运算能力重要一样,前者让你思无限,行无疆,后者一不留神就成了匠人。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一个无限,一个有限。
幼儿对事物,尤其是抽象艺术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家长的想象。因为他们习惯性的思维没有养成,具象的局限的客观世界还没有在他们头脑中形成禁锢,这个时期是儿童进行艺术熏陶的黄金时期,而这时候对幼儿的刺激将在若干年后现象出来,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太小听不懂,那就错失良机啦。
跟大家推荐一个艺术解读法的神兵利器。
《彼得与狼》是一部由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交响乐,经历了近百年的岁月,一直被西方奉为儿童古典音乐入门的金科玉律。这个交响乐童话打开孩子们通过音乐展开的想象力的门,听懂音乐对不同情绪的表达,并且自己也能用简单的旋律和声音表达情感,和描绘故事,家长这时候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用自己哼哼的一段旋律来表示某个情绪或某件事物,也可以是某个人。
我通过对一个2岁多的小孩进行《彼得与狼》的训练,他可以在家长的要求下用自己编的音乐哼出爸爸,妈妈,小朋友不同的性格特点,也能哼出高兴,害怕,小蜜蜂采蜜等等的感觉。这就是开发右脑思维和创造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每个孩子在接受同一个事物的时候可能反应不一样,刚开始TA可能对这个音乐不感兴趣,家长就要慢慢引导,因为我们清楚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开发孩子右脑思维的工具。
选择和使用道具是家长需要认真学习的能力,道具功能的延展性使用更是家长创造力的一个表现,一个有创造力的家长,他的孩子也会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