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常提及的投资标的,买入时平均市盈率为14倍

巴菲特的投资,前期辉煌,2003年后,和指数基本持平
巴菲特在1998年曾说:“对我们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一家伟大的公司陷入暂时的困境。我们想在他们躺在手术台上时买入”。44家巴菲特经常提及的投资标的,买入时平均市盈率为14倍,68%股票市盈率小于15倍。

2、巴菲特一些长期持股的回报
仅统计到2018年
精密基件公司,几年后减计了110亿美元。
卡夫亨氏,2019年开始也出现大问题。
美国航空等,巴菲特在20年下跌过程中卖出
(三)注重声誉,降低交易成本和并购难度
他践行不分红、少缴税的原则,降低交易成本;注重个人声誉,减少并购阻力。
1)股票投资上,践行长期策略,降低交易成本。一是从不分红,避免双重征税。分红将面临二次征税,因此伯克希尔从不分红。美国长期实施35%的企业所得税,1美元利润征收所得税后变为65美分,全部作为红利派出后只剩下了45-55美分。二是永不卖出,避免资本利得税。只要证券不卖出变现,就可以无限期推迟缴纳资本收益税。因此伯克希尔均以长期持有为导向,持有华盛顿邮报达40年以上,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富国银行也达到20年以上,尽管可口可乐股价在1998年后十多年没有上涨,巴菲特仍然没有卖出过。
2)并购投资上,注重声誉,为企业打造“永远的港湾”。1980年代,美国资本市场盛行垃圾债和恶意收购,很多公司被收购后负债剧增、经营恶化。伯克希尔注重声誉,不参与恶意收购,标榜为“可以永久停靠的首选港湾”,企业创始人把公司卖给伯克希尔,管理层的日常管理不受干预,原有人员和文化将被保留下来,并能大幅增强其财务优势和增长潜力。这使很多想出售公司的创始人和家族都倾向于把公司卖给伯克希尔,如1995年伯克希尔在出价低于竞争对手2500万美元的情况下仍成功收购了威利家具。
(四)交易方式:购买优先股>普通股,支付现金>增发股权
一是在购买形式上,优先股>普通股,相对保守。优先股尤其是可转换优先股,以固定股息的方式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同时又不错失未来股价上涨所带来的超额收益,进可攻退可守。2008年巴菲特购买箭牌口香糖、高盛和通用电气三家发行的总计145亿美元的永久性优先股,每年股息率高达10%,而且附带大笔认股权证,可以低价行权获得普通股,获得巨大回报。而伯克希尔通过优先股的形式投资所罗门、美国航空,其后遭遇股价大幅下跌,优先股则有效控制了风险,最终全身而退。
二是支付工具上,现金>增发股权,避免股权稀释。伯克希尔股票长期增值潜力巨大,过去20年增值5倍,因此增发股权比现金购买的机会成本更大,历史上伯克希尔主要以现金的方式进行并购,增发股权的次数及规模较少。1988年巴菲特在收购通用再保险时发行了27万股伯克希尔股票,使流通股股份增长了21.8%,他承认为这是一件糟糕的投资,为这家公司支付了过高收购价格。
(五)巴菲特的再保险业务表现不佳
1998年巴菲特在收购通用再保险时发行了27万股伯克希尔股票,使流通股股份增长了21.8%,他承认为这是一件糟糕的投资,为这家公司支付了过高收购价格。十余年来,重大灾害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2017年哈维和艾尔玛飓风均给伯克希尔再保险业务带来打击,承保利润微薄,2017年、2018年亏损高达37、11亿美元,巴菲特已经表示对再保险业务持悲观态度
---------------------------------------------------------------------
巴菲特的失误
1.投资过程
乐购为世界第三大零售商,英国第一大零售商。巴菲特06年-10年间不断逢低买入其股票,12年以来发展屡屡低于预期,14年乐购爆出财务造假丑闻,股票跌去一半,巴菲特承认这是他犯下的重大错误。
2.投资思路
乐购上世纪末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迅速崛起,国内排位从第三升至第一,并占有英国零售市场约30%的份额。除08、09外,在00-11年这十二年间,销售收入每年递增。在08-11年,其销售、净利润分别增长31%、35%,超过了沃尔玛的11%、29%。02-11年间净利润率4%,而发达国家零售业业平均水平为1%。净资产收益率15%。总之从发展趋势及财务绩效来看都十分优异。
3.错误原因
零售业壁垒很小,经营手法易于相互模仿,必须孜孜不倦不懈创新才能保持优势,但是长期的成功令乐购的管理层沾沾自喜,精神懈怠,更不惜重金购置豪华专机等奢侈品以供个人享受,而耽于享受的管理层也渐渐变得不思进取。
此外,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偏好和习惯不同,形成地域特色,而乐购虽有规模优势,但在灵活适应方面不如本地零售企业,导致其海外版图不断收缩。
巴菲特近年以来,不喜欢拜访管理层,更依赖于报表分析和消费者调研,这使得其对管理层心态的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再加上乐购的经营版图主要在美国之外,巴菲特对其消费者的意向也不能及时了解,使得其未能及时察觉消费者对乐购的失望态度。此外,巴菲特一向着眼长远,不因为财务表现的短期波动改变其看法,而零售企业的业绩向来常有起伏,故巴菲特认为报表利润不达预期可能只是遇到了暂时性的问题,未引起警觉。
二、宝洁
1. 投资过程
05年宝洁收购巴菲特持股的吉列时提供了换股及现金两种选择,巴菲特选择换股。
但06年至今宝洁股价一直处于横盘状态,巴菲特无奈之下也减持了一半的股份。
2. 投资思路
当时的宝洁在总裁雷富礼的统率下,从2000年的困局中走出,各项指标连续5年不断上升,平均每股收益率年增12%,巴菲特也因为宝洁极高的品牌美誉度、强劲的表现、优秀的管理选择了换股。
3. 错误原因
雷富礼通过不断推出新品和并购扩张了规模,这固然使得宝洁面对沃尔玛等价格屠夫时,能够利用其规模占据谈判优势,减少渠道费用。但规模庞大、产品线众多、机构臃肿,也导致其创新能力、灵活性下降,市场份额不断遭到国际市场上的本土竞争对手的侵蚀,08年以来业绩增长乏力,再度陷入困局。
规模的扩张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造成的弊端确是要长期才能显现的,巴菲特看到了宝洁优秀的财务指标和强大的品牌美誉度,却没有察觉其组织活力的衰退,所以犯下错误。
三、美国航空
1. 投资过程
1989年,巴菲特斥资3.58亿美元购买美国航空利息率9.28%的可转换优先股。美国航空在随后的几年陷入深渊,处于破产边缘,最终赖英国航空的注资,九年来提心吊胆的巴菲特拿回了本息。他也承认这笔投资是一个错误。
2. 投资思路
航空业当时相当稳固,美国航空更位居世界前十,81-88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4%,税前净利润率在8%-12%之间。所以巴菲特认为其破产可能性相当小,到期偿付债权本息没有问题。
3. 错误原因
航空业的壁垒主要在于服务质量和成本优势,但是除西南航空外,美国其他航空公司并未基于服务和成本建立有效壁垒,故随着西南航空迅速崛起,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利润率大幅下降,而规模巨大的固定资本开支又不可减少,使其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航空业在巴菲特的能力圈之外,而且由于80年代航空价格管制刚刚解除,西南航空还处在发展之中,故航空业利润极佳,看起来离破产相当遥远,所以巴菲特未料到后来的剧烈变化。
四、德克斯特鞋业
1. 投资过程
巴菲特93年以换股方式收购德克斯特鞋业,德克斯特95年后利润下滑,而且常常亏损,而当时付出的4.33亿股权如今价值30.5亿元。巴菲特视之为平生最糟糕的一次投资。
2. 投资思路
购入Dexter鞋业之前买入的两家鞋业公司,表现出色,这使得巴菲特得出了鞋业是一门好生意的结论。同时,由于巴菲特认为德克斯特的管理者异常杰出,工人技艺高超,所以外国廉价鞋的冲击对德克斯特来说不足为虑。
3. 错误原因
美国本土鞋与进口鞋的价格实在太过悬殊,而性能差异并不十分显著,所以消费者纷纷转投进口鞋的怀抱,德克斯特鞋业陷入危机。
于90年代早期,国外制鞋业刚刚兴起,产量尚不可观,故对美国产商的冲击并不显著,是以巴菲特未能予以重视。
1. 投资过程
巴菲特87年购买所罗门公司票面利率9%的可转换优先股,最终利息与本金兑现;但是中途所罗门公司因违规操纵国债陷入破产边缘,巴菲特为拯救所罗门而精疲力竭。巴菲特称:为了9%的回报,而付出如此大的经历,实在得不偿失。
2. 投资思路
巴菲特赞赏所罗门总裁古特弗罗因德的能力与品格,尤为欣赏他宁可损失顾问费收入也要引导客户避免愚蠢交易的作法。所罗门当时的营运表现也相当不错,所以巴菲特认为其破产可能几乎没有,支付本息不成问题。
3.错误原因 所罗门员工贪图暴利违规操纵国债致使其陷入破产边缘。
巴菲特虽贵为投资大亨,但是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触甚少,所以没有意识到华尔街根深蒂固的贪婪短视文化令其中任何一家机构难以出污泥而不染。
六、蓝带印花公司
蓝带印花类似于今天的零售超市的折扣卡,商店给与购买一定商品的客户一些蓝带印花,客户集满了一定数量的印花后可以去回收商店兑现商品。
2. 投资思路
巴菲特当时着迷于这种营销想法,同时也注意到该印花在加州随处可见,甚至连殡葬管都使用印花,认定自己找到了稳赚不赔的生意,所以大力投资。
3. 错误原因
数字技术给零售店提供了折扣卡这个成本更低的选择,同时零售业竞争的不断激烈,更迫使零售店迅速转用折扣卡进行促销。蓝带印花的营收额也降至25920美元。
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巴菲特又并非技术专家,所以没有料到折扣卡这种新技术的出现。
1. 投资过程
巴菲特1965年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但是公司的纺织业务不断亏损,无计可施的巴菲特最终关闭了纺织工厂。
3. 失误原因
纺织厂无论如何无法抵御国外廉价纺织品的竞争,始终无法扭亏为盈,而他又因为出于对工人的责任感,不愿将公司停业清盘,所以无法变现资产,反而要不断投入新资本以更新设备,使得当时看起来有利可图的投资反而事实上消耗了他的本金。
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推崇备至,故未对其理论的适用条件加以分析就照搬照套,再加上过去美国的人力成本上的劣势并不明显,故巴菲特未预料到自己始终无法扭亏为盈。
八、HK百货公司
1.投资过程
1966年巴菲特以1200万元买入HK百货,买入后百货利润不断缩减,1969年以1100万美元转手。
2.投资思路
百货公司虽然绩效并不突出,但是价格无论是以市盈率还是市净率来看都十分便宜;而且其自有的经营大楼因按买入价入账未反映出因市价上升而增值的部分、存货也因后进先出法被低估;再加上其管理者十分优秀,巴菲特决意买入。
3.失误原因
超市这种新型业态刚刚崛起,故巴菲特未能预见其对传统零售业的巨大杀伤力。
八大错误,来源作者:曹文景
链接:https://xueqiu.com/3987725495/54083493
巴菲特如何通过优先股套利
证券市场红周刊
优先股作为股债混合资本证券,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套利工具。优先股最早于1825年前后出现在英国,上个世纪80年在华尔街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历史上通过优先股获利最经典的案例,非股神巴菲特莫属了。
巴菲特早期案例包括1989年投资吉列、所罗门兄弟、冠军国际三只优先股,最近的案例是2008年购买了箭牌口香糖公司、高盛和通用电器三家公司发行的总计145亿美元的固定收益证券,也即每年10%股息率的永久性优先股。
因为股息收益率是固定的,所以投资优先股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不过相对来说,巴菲特更喜欢投资那些能够在一定期限内以约定价格转换成普通股的可转换优先股,他真正看重的不是优先股的固定收益率,而是未来转换成普通股时,能够获得比优先股固定收益率更高的股票长期收益率。
这方面除了我们熟悉的可口可乐之外,巴菲特对吉列刀片公司的投资也堪称经典,这次投资正是通过优先股来完成的。1989年,巴菲特投资6亿美元买入吉列可转换优先股,起初每年可以分享8%的固定股息,同时还约定了一个可转换普通股的转换价格。当1991年吉列公司的股价超过了约定转换价格时,巴菲特将可转换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此后一直持股不动,2004年底市值增长到43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6倍以上。2005年1月28日,宝洁公司收购吉列,巴菲特又把持有的吉列股份转换为宝洁股票,相当于持有宝洁总股本的3%。
巴菲特总是善于“趁火打劫”。2008年,高盛公司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冲击,生存状况岌岌可危。此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入50亿美元获得股息率为10%的高盛优先股。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还获得未来5年内任意时间购入50亿美元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价格为每股115美元。到了2011年,高盛公司终于恢复了元气,公司又向巴菲特赎回了这批优先股,但前提是支付10%的溢价——即巴菲特这几年每年安安稳稳地拿着10%的股息,最后还可以以55亿美元的价格把当年50亿美元买来的优先股出手。
最近几年巴菲特投资的通用电气、蒂芙尼、美国银行等公司的交易跟高盛公司如出一辙。这些交易的特点是,巴菲特购买这些公司的分红险“永续优先股”,同时获得一份数量可观的短期股权投资。
“永续优先股”是优先股的一种,只要不被赎回投资者就可以永远拿股息。有时也会设定一个最低赎回期限,并在赎回时规定一个溢价。如2008年巴菲特投资通用电气时协议规定,通用电气要想赎回优先股必须在三年后才可以,且要溢价10%。
正是由于优先股投资,巴菲特做到了无论牛、熊市均进可攻、退可守的境界。优先股套利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可转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即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普通股价格大跌,可转债投资者可以拿到固定利息,相反,如果股市大涨则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与价格转换成股票,分享股票上涨的收益。
2009年,巴菲特又把优先股投资增加了5只,包括陶氏化学、通用电气、高盛、瑞士再保险和箭牌的优先股,总投资成本为211亿美元,2009年底账面价值是260亿美元。巴菲特认为,这些股票除了获得的认股权证具有巨大升值潜力之外,这些投资每年还能获得总计21亿美元的分红和利息。
1989年巴菲特曾在致股东的信中详细解释了自己投资可转换优先股的逻辑:“所有这些买入却没有什么不同,所罗门公司、吉列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这三家公司都坚持我们持有的优先股在全部转换成普通股的基础上具有不受限制的投票权,这种安排远远偏离了公司融资的标准做法。”他接着写道,“几乎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希望这些优先股能够返还我们的投资成本并支付股息。然而,如果这就是我们全部能够得到的回报,这样的结果将会让我们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放弃了灵活性,因此在未来10年将会错失某些肯定会出现的重大投资机会。在那种情形下,在典型优先股对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时候,我们却只能获得一种优先股的收益率。伯克希尔能够从这4只优先股上获得满意回报的惟一途径是转换为这些公司的普通股而且股价表现良好。”
从巴老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优先股除了可以获得分红和股息外,未来还有机会转换为普通股,而后者是他获得满意回报的途径。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经历是目前最全面与权威的一场优先股认知课程,虽然我国优先股可能只对机构投资者发行,但它本身将对激活疲软的蓝筹股、带动A股走出漫长熊市产生深远影响。
前一篇:投资需谨慎!四个反面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