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两个反馈点
(2018-11-23 10:12:50)
标签:
杂谈 |
(一)
最近在听一门课程《行为金融学》,课程里,有很多说法,我都认为很有问题。
比如发刊词中说,“利用大多数人的错误,反向操作,来制定策略。”这么说,就像创业板从4000点跌到3000点,大多人恐慌逃出,你跑去反向操作,3000点买入,明显就是错误。投资不是打麻将,不是别人亏了你就会赚。
又比如课程说,“对于投资者来说,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的行为有规律,于是可以预测,这就让金融市场有规律可循,战胜市场是可能的。”这种逻辑我认为也是似是而非的,忽略了市场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复杂系统,以前讨论过,比如天气,比如利率,你无法精准预测。
(二)
市场可以战胜,但不是看其他人,而是通过对于公司和估值的研究。投资,参照物是公司的价值,不是别人的策略。正如原先提到的,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同样,失败者对立的策略更高的概率还是失败的策略。
所以,行为金融学,本质是可以用来观测评估自己,看自己投资的问题,但去研究别人错在哪里,更多是学术上的意义。市面上有很多投资的书,有很多课程,写的人,如果没有长期在市场中,用自己的钱去玩真的,那么,他们的讲的东西,可能更多是“应该是”,而不是“实际是”。
(三)
金融市场归根结底是由人组成的,人是非理性的,是人就会犯错。《行为金融学》就是要告诉你,在金融市场上,你怎么才能少犯错。这句话是对的。但注意,行为金融学,能做的,也就是你在检视,反省,复盘你自己的时候。
(四)
我认为投资中,必须要有两个反馈点:
1、当我们买入的股票,大涨或大跌后,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情绪的波动,受到的冲击,观察自己对公司的讨论是否,大幅变得乐观或者悲观;是否会有狂喜或者恐惧。
这个反馈点,是了解我们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行为金融学去消除人性中的很多错误反应)
同时也了解市场。
2、投资只有一个参照点。就是公司的价值。所以我们对于一只股票的乐观和悲观,理论上,只能由此产生。这就形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反馈点。公司的基本面变化。所以,每个月,我们会看公司的发展;每个季度,我们会跟踪公司的业绩。
(所以,其实行为金融学,你不了解也没有关系。)
前一篇:保险股基本面没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