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期国债大跌,跌到3.36。值得关注
当十年期国债在3以下的时候,保险公司5的投资假设才会有问题。
但十年期国债快速下滑,会使得原先预期的准备金释放的总额大大缩小,同时时间也缩短。
有利的一面,就是保险产品在利率较低的时候,会比较好销售。
中国太保:
问题:15、16年重疾险平均保额增长在40%以上,但是17年只有7%,放缓原因是为什么?销售重疾险的人力占举绩人力比例?
回答:重疾险保额下降,主要由于客户数量增加和产品结构调整。人均保额的统计分母是存量客户,17年购买重疾险购买人数大幅增长,因此人均保额下降。
问题:对明年开门红的展望?相互保的获客速度很快,是否会影响我们重疾险销售?
回答:我们现在要先完成18年的业绩指标。我们了解,6家同业中只有平安和太保没有准备4.025%产品。我们目前没有准备推出4.025%产品,但不排除未来在特定地区推出这款产品(如果销量很好)。19年健康养老方面的协同效应会首次提现出来,推进养老地产的服务。19年开门红力争不负增长。
我们非常认同互联网技术平台下的获客能力,因此也在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但是我们认为这类产品是行业补充,而不会颠覆。这是因为健康险更加定制化,而不是标准化。保险公司的本质是风险定价,而不是新技术。定价能力的提升才是保险公司的根基。
问题:如何看待重疾险的竞争格局,发展的抓手是什么?我们过去一年规模人力下降,但是质量上升。公司是怎么调整的,未来有什么策略?
回答:健康险比较复杂,我们发力的重点是重疾险和疾病险。重疾险通过寿险公司推动,疾病险通过健康险公司推动。健康险的交互频率很高,我们也在提升这方面的能力。重疾险推动新业务价值增长,疾病险推动与客户的交互。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会推出低价值重疾险,这在历史上也是被证明的(曾经率先转型)。同时影响重疾险的最重要因素不是价格。
平安、太保和国寿的时点人力有所下降,但是泰康、太平增长很快。我们希望第四季度新增健康人力15万人,从而为19年全年和开门红做准备。目前来看,第四季度增员完成度很好。我们希望在人力增长的情况下的同时产能提升。同时,我们希望省级城市的产能提升。我们要更加注重新人的培训。原来新人培训3.5天,我们要拉长这个时间。
问题:15-18年直接佣金收入中来自储蓄型、保障型产品的比例的变化?健康人力的定义是什么,同比增速是什么水平?
回答:1-9月份人均FYC略有下降,税前收入3000+。保障型产品收入占比肯定会超过60%。我们的交叉销售能力(车险、健康险等)提升了,有助于提升收入。
今年前9个月健康人力月均32万人,同比增长9%。绩优人力增长0.7%。这也是我们对开门红比较有信心的原因。
问题:我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多少?我们的技术主要是内部研发为主还是外部购买为主?
回答:科技投入很大,分为三个部分:1)外部IT供应商投入;2)IT团队的自营成本;3)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的科技投入都在增长,占保费的比例是逐步提升的。自研人力投入未来可能会增长3倍。
目前自主占比较低。到2021年预计自主和外部将各占一半。
问题:健康险占比未来会提升到什么水平?
我们认为占比不是越高越好,由于要满足客户的全面的需求,如风险需求和财富管理。相比于其他公司,目前我们储蓄型占比偏低。我们认为保障型、储蓄型将均衡发展,但重点是保障型。我们产品立足点是客户需求和公司价值,客户需求上,养老和健康将会是重要领域。从实际效果来,往往有触发因素。
问题:监管提到未来将对营销员增强监管,这个政策可能会怎么推进?对行业影响是什么?
回答:我们认同这个方向。但具体操作细节目前还不确定
中国平安:
问题:对19年开门红竞争态势怎么看?
回答:我们对策略有所调整:以前一季度大量销售短交储蓄型产品(价值率低,9-12%)。明年将减少这种产品的销售,重点推动长期保障型产品。一季度首年保费可能负增长,但对新业务价值的影响是有限的。19年新业务价值增速会回归到正常年份水平。
问题:举绩人力增速如何?
回答:目前举绩率67%。今年上半年绩优代理人39万,明年预计46万。中期来看代理人增速可以维持在5-10%。
问题:代理人数与经济周期有什么关系?
回答:每个季度考核一次,所以会有季度变化。
问题:是否担心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形成竞争?
回答:我们认为格局不会很快发生变化,因为:1)长期保障型比较复杂,依赖代理人团队,因此外资不可能很快复制。2)对于外资,中国仅是一块业务。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主战场。3)中国保险属地监管,每年在一个省份开一家,因此需要很多年。
问题:为什么陆金所AUM下降?
回答:资管新规后停了一部分业务。
问题:陆金所IPO的瓶颈是什么?
回答:瓶颈是P2P的牌照的发放。我们应该是第一批能拿到牌照。
问题:我们三季度综合成本率很好,为什么?
回答:我们管理能力比较强,同时科技能力比较强。
问题:考核IR部门什么指标? 回答:定性和定量都有。
问题:下一个盈利的科技业务是什么?
回答:一账通可能会率先盈利,因为已经开始对外输出。
问题:分红比例的变化?
回答:半年报的时候提出分红会和营运利润挂钩,未来分红率会平稳提升。
问题:19年开门红新业务价值增长预期?
回答:首年保费预计负增长。但新业务价值增长不会那么差,预计会有增长。
新华保险:
问题:明年开门红策略?
回答:1个月卖年金险,2、3月主要卖健康险。
问题:明年开门红年金的销售展望?
回答:由于市场有需求,今年个险渠道上架了一款4.025%产品,但会限量销售(有利差损风险)。目前不太好卖,主要由于理财产品利率比较高(4.5%左右)。
问题:目前代理人数多少?明年代理人目标?
回答:目前和去年年底差不多,34.8万。明年增员和队伍建设是很重要的一点。
问题:费用投放有没有计划?
回答:不会超过10亿。
问题:健康险人均产能在提升,原因是什么?
回答:举绩率*件数*件数,都在提升 ,月度举绩率超过50%,月度人均件数2+(基于举绩人力)。
问题:一年以上老人占比?
回答:50%左右。行业平均是30%左右。
问题:开门红产品价值率变化?
回答:储蓄型价值率有下降压力,健康险价值率不会有很大下降。
问题:今年人员流失情况?
回答:流失的大多数是新人,老人的流失率比较低。
问题:4.025%产品是不是一个长期趋势?
回答:年金险不好卖已经是趋势性现象。各家公司战略选择不同,但大公司应该不会大量销售这种高利差损风险的保单。
问题:健康险的缴费结构?
回答:大多数都是10年以上的 。
问题:多倍保和健康无忧c是否有竞争?
回答:多倍保的价值率略低于健康无忧c,但都很高。多倍保和健康无忧c可能会有一定竞争,但不大。多倍保主打多项赔付,健康无忧c是典型重疾。
问题:13个月留存率多少? 回答:30%多。
问题:今年留代理人的门槛是否有变化?
回答:没什么变化。各个机构的压力不在于人力增长,而是举绩率、人均件数等等。
问题:18年人员流动的比例的变化?
回答:和往年没什么变化。
问题:今年开门红会有财务资源下放吗?
回答:目前下放到省级分公司,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
问题:中心城市和县域哪个是未来的重点? 回答:没有特别的重点。
问题:19年开门红产能变化?
回答:对于健康险,肯定会有提升,参考上半年数字。
链接:
https://xueqiu.com/6598111890/116791949
前一篇:用内部记分卡,给自己正反馈
后一篇:投资的两个反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