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是一家由未来定义的银行,因此,过去的指标参考价值有限;目前的指标体现的是前进的路径。如何用未来来观察平安银行,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平安银行的战略: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来观测平安银行的前进速度。
在广度和深度,以及规模和质量上都在(咬紧牙关硬来)大力发展。比如,淘汰4,5千人的同时招聘来3千多做互联网和大数据的IT(引起成本收入上升)。但今年人头数应差不多了。目前机器人的替代率是80%,目标是在20年底在零售上达到95%。又比如,在零售审批速度和质量上,信用卡从之前的100万增加到现在的1500万,但征信审批人数仍然维持在300人。再有,对公的风险预警也在加强,比如去年底就预警了天房集团的问题(当时有50亿),然后今年3月坚决走了。
(一)科技引领
根据网友@老凯李整理的平安银行中期问答的资料,可以看出平安的团队对于科技的下注(大发展):
(二)零售突破
平安银行各项零售的指标都很好,但我更看中的下面这条新闻:
《平安信托人事大调整
财富管理团队或并入平安银行私人银行》。据平安信托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平安信托服务的活跃财富客户数达7.47万,平安财富的管理团队是一流的团队。关于这些,我相信大多人都看到如果合并,对平安的零售突战略加了一部发动机。
但很少人想到,平安银行的财富管理和平安信托是一个竞争关系。如果合并,那么,意味着平安集团将平安银行的发展放在了核心战略位置,同时平安银行集团方面的资源获取,不再需要同门竞争。这意味会发展得更快!
(三)对公做精
平安银行目前对公的策略,一方面是消除了很多不良的隐患。压缩对公贷款5000亿,在市场较好的情况下暴露了很多不良的资产。另外一个方面,是不得已,资本限制,零售要大发展。
(四)可转债势必会发行
所以,不妨关注平安银行是如何解决可转债发行问题的。可转债势必发行,因为平安银行处于快速发展期。如果资本限制,那么,发展节奏就会打乱。而可转债的发型,就需要股价上净资产。
(五)
因此,我认为,无论是集团还是银行,都有很强的动力,让股价回到净资产以上。。而平安银行的股价重上净资产,比较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集团注入资源。
平安银行的两大问题,一是资本约束,二是零售跳跃式再发展,我认为,根据平安的做事情的方式,都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