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看:反思18年策略

因为是反思,而保险我又重仓,今天又必须再谈保险。
一、集中还是分散
【补充一点】:今年决定重仓保险股的大逻辑是:18年保险的每股盈利从计提到释放,利润大概率暴增;递延税的利好可能随时出来;内在价值增长,在新业务价值0增长的假设下,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注意这两个不都是集团,平安还有互联网子公司上市的可能性)的内在价值增长是24,新华是18左右。
保险股百分80的配置,分散度不够。去年盈利很好,是这个原因,但今年浮亏不少,也是这个原因。好还是坏,其实还是取决于标准。我的标准如果是稳健,长期,这个比例显然不匹配。以后还是适度集中后,足够分散。2、保险股我讨论了五只,中国人保今年其实表现最好。但我一开始就卖光了。人保由于产险为主,弹性小。卖出的原因其实还是更看中盈利。3、手上目前的三只持股,我新华最重。这个配置对吗?买入新华的时候,新华大概0.8EV,太保1EV,中国平安1.6EV。中国平安不是第一重仓的逻辑,主要是因为有配置了平安银行的因素。重点讨论下太保和新华。
二、第一重仓新华错了吗?
1、0.8EV涨百分25,是1EV ,便宜肯定是我当时选择首先想到的。
2、但新华首先质地远差于太保寿险,这也是大多人可以看到的。但是投资标的中国太保包括了寿险和非寿险。
2、主要原因,是太保非寿险的700亿净资产回报非常低,只有百分4。(太平也有这个问题,同样好的寿险,但同样没有竞争力的非寿险),中国平安的非寿险业务非常强,净资产回报高达19。3、新华低基数,有逆袭的可能(管理层的目标),就是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速,可能从最低变成最高的。4、18年准备金从计提到释放,纯寿险肯定最合算,每股盈利增长大概率最高。此外,股市处于估值低位(这点目前看来有点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5、新华的投资假设和贴现率更保守。简单看,就是18年投资假设4.5,低于其他。至少两三年内,盈利增长更有利。
以上5个因素,是我把新华放在第一重仓的原因,现在检讨,依旧没有毛病。
下图是当初投资新华保险提到的:14-16年,新华保险内含价值增速第一,(下图没考虑分红,但即便加回分红仍然第一)
14年:国寿内含价值增(32.9%);平安增(30.1%);太保增(29.2%);新华增(32.4%)
15年:国寿内含价值增(23.2%);平安增(23.2%);太保增(20.8%);新华增(21.1%)
16年:国寿内含价值增(16.4%);平安增(10.7%);太保增(19.5%);新华增(25.3%)
三、对保险的新业务价值预期错了
保险18年的新业务价值增长原先非常乐观。主要受到券商的影响,以及各家公司的乐观预测,此外,还有雪球上的一致性偏差。但结果是一记重锤:
1、市场成本快速上升。这个时期,其实是新业务价值增长低迷期。10-13年就是如此。
2、保险新规出来,遏制了保险通过市场化,多样性的方式去对抗这个低迷周期。雪上加霜。
3、连续两年代理人高速增长,代理人短期增长潜能被挖掘殆尽。
但当时这些因素跳入眼里,还是乐观情绪选择性忽略了。
其实也不是全部都忽略,当时选择新华,就是潜意识里,想新华一直没动,有个补上车的机会。然而不如意。此外,17年下半年年报出来,看出新华和太保新业务价值下半年都很差,也没有足够警惕(也来不及了)
当然,乐观预期没有,但昨天的博文提到,外生性增长(新业务价值)减弱,但内生性增长依旧强劲。内含价值预期增速上,几家保险公司依旧可以贡献8-10个点。同时,新业务价值的贡献度,平安和太保处于非常高的位置,即便负增长还是很高。新华再弱,也有6个点。(内含价值增16个点。)。此外,谈新业务价值增长,比较好的方式,是几年平均来谈,这样才看得清大趋势。
四、股市和十年期国债
沪深300年初是不是处于中位还是低位?原先简单的对比15-17偏简单。以后要再细化。
但股市的讨论,有一个更深的视角,就是非理性的市场和无效市场的逻辑。这个逻辑,会产生很高的贝塔值。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情景,也不能简单来谈。
十年期国债走势,其实比较好的视角是市场是复杂系统的角度来看。不宜单向的看成必然会中期维持在高位。这也提升了多种情景假设的必要性。
=====================================
综上,年初关于保险股的投资策略,主要有几个问题:
1、过渡集中在一个行业,使得投资收益中短期波动大幅增加。
2、投资的时候缺乏对多种情景的假设,同时还忽略了新业务价值可能负增长的概率考虑(12年市场成本向上的时候,中国平安都负增长)
3、决策受到其它因素干扰较多。
有些时候,写文章会受到读者需求影响。比如资产配置的逻辑很多读者不喜欢,他们不仅投资股市前没有资产配置,还更多的喜欢杠杆。还有,很多读者期望会更高,不是每年百分10-15。一旦写文章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因素,写着写着,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投资逻辑。所以,最近有些文章,我说:写给自己看。
前一篇:保险公司增长的动力源泉
后一篇:系统第一,盈亏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