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是保险公司估值的关键

一、中国平安香港上市时获高估值
01-03年,国内处于低利率时期,5年期利率仅为2.8-2.9;且保险当初基本只允许存银行和买国债,投资收益极低。同时,中国平安还刚刚经历了和后来富通投资失败一样巨大的灾难,后来成为平安的三大挫折的另外两件:90年代数百亿的高利率保单、01年的投连险风波。但即便如此,中国平安依旧获得汇丰巨资高估值入股。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保险行业巨大的成长空间。12年,汇丰退出后获得了4倍的利润,可谓丰厚。
二、世界各国的经验
高利率保单,一般只保单预定利率在5.5甚至更高的保单,日本70年代-80年代高利率保单,在日本后来股市楼市崩溃,利率趋近于0后导致了后来的危机。英国的百年老店公平人寿也因销售过利率11的保单后来破产;韩国有些保险公司也销售过利率12的保单后来导致危机。
三、中国的保险公司目前的情况
2013 年以前,保监会规定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为 2.5%,因此保险公司存量保单的承诺最 低利率仅为
2%-2.5%。2013 年 8 月至今,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逐步取消,少部分 保单的预定利率提高至
3%-3.5%,仍远低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四、从监管到业界都非常保守
目前来说,预定利率4左右的产品,已经是最高的产品。比高利率保单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但虽然如此,大多公司也是有限发行这类产品,体现了经营的保守。
截至2016年1月7日,国寿承保保费超过260亿元,高现价产品占比高达98%;平安承保保费超200亿元,高现价产品占比近30%;太保承保保费超过100亿元,高现价产品占比约70%;人保寿承保保费近20亿元,高现价产品占比约30%;太平、泰康和新华承保保费分别约80亿元、45亿元和30亿元。同业交流数据显示,此三家公司均无高现价产品。
“高现价产品”,为旧统计准则,指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产品和高现金价值的分红两全产品。
同时,国寿、新华、人保寿、太保、太平、泰康、生命和平安八家主体银代渠道合计承保保费超过800亿元。其中,超过90%的银代保费为趸交,规模超750亿元;期交保费占比仅约6%。
具体而言,国寿和新华期交保费各自占其规模保费的约14%;人保寿期交保费占比约3%;太保期交保费占比约8%;太平期交保费占比约17%;泰康期交保费占比约12%;生命期交保费占比约1%;平安期交保费占比约4%。
五、关注保险公司的成长性
“高现价产品”,为旧统计准则,指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产品和高现金价值的分红两全产品。
同时,国寿、新华、人保寿、太保、太平、泰康、生命和平安八家主体银代渠道合计承保保费超过800亿元。其中,超过90%的银代保费为趸交,规模超750亿元;期交保费占比仅约6%。
具体而言,国寿和新华期交保费各自占其规模保费的约14%;人保寿期交保费占比约3%;太保期交保费占比约8%;太平期交保费占比约17%;泰康期交保费占比约12%;生命期交保费占比约1%;平安期交保费占比约4%。
五、关注保险公司的成长性
退,关注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健,是否有利差损的隐忧。
进,关注保险业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目前的保险仍然是黄金大发展的起步阶段。2016年1月份,各家公司的保费都快速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