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险企,中报对比

标签:
股票 |
(一)
大多人由于缺乏长期持股的预期,因此更在意很多短期的指标,期望市场热一把,借机把筹码给下家。因此,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关注一个行业,不愿意思考一家企业的运行。但我以为这就像听易中天就以为自己了解三国,看电视就知道国外的世界一样,是一种天真和偷懒的混合产物。对投资有大害。但这却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正如大多人的命运是一样。
大多人,从一开始的方法,就决定了自己投资的概率。信或者不信,铁律就在那里,历史就在那里。让人警醒。
(二)
从信息源上,我是不愿意接受博客里的,投资群的,还有各种论坛的。那里多是一些呓语者,或是一些传销员。当然,也有人是寂寞。这两三年,我感觉到的是寂寞。已经有两三年基本不看这些地方的信息了,但经常还跑去“讨论”,消磨时光。有用的,是公司的新闻,是研报,是行业信息。
(三)
出去旅游了近十天,保险中报的密集期,都没什么时间关注。晚上回来,看了中信做的四家公司数据表格的对比。
新业务价值的讨论,首先是人力增长。这个指标平安最佳,60万的人力,已经接近人寿的64万了(平安增长了百分10)。新华减少了百分8,人寿减少了百分6。从这个指标来看,保险没有回暖,代理人这个职业没有吸引力。平安的人力增长策略是其未来竞争力的基础,有延续性,值得高兴。
代理人月均保费,中报非常抢眼。新华飙升了百分57%,从3700跳到5800。中信的点评是:绩优人力 的产能提升主要依靠公司的高现金价值产品和重疾险拉动。随着产品拉动 策略边际效用递减,营销员产能可能随之回落,持续价值增长难以保障。太保从4700跳到5600,增长了近20%。和平安的人均8100还有不少的差距。也就是说,太保的产能还有提高的空间,但应该会有一个距离,毕竟平安的综合金融和培训能力优势还是有优势的。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保险股低迷,因此,我们采用ev这个保险清算指标;但合适的方式,还是要用内含价值加上新业务价值倍数。因此,新业务价值增长是估值的关键点。太平人寿有时间研究,至少如果把5家公司放在一起,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增长就太平庸了。
此外,平安的银保保费剧增,盈利大减,值得关注。
(四)
投资上,平安的中报综合投资收益表现不佳。原因是平安的股市配置相对较高,而股市半年沪深300跌了7.1。三季报会极大改善,股市涨了。所以,不宜过度解释。人寿的在股市上配置少了300亿。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大家都日趋稳健,减少股市配置。
此外,这两年值得关注的是非标资产。新华大幅提升了6个点的投资,非常惊人;平安的占比也接近15%个点,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人寿和太保的步伐相对较小,但方向已经明确。未来,优先股等多种投资品种的出现,都会吸引险资更多的向这些投资产品投入。
保险投资结构的改变,远远比当期的投资利润更值得关注和讨论。股市的波动,影响的百分5-10的资产波动;而配置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20-30,甚至更多的资产的长期投资收益。
附:中信的四家保险公司中报主要数据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