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8年后再和其它银行比

平安银行极差的基础,使得它缺乏与其它银行比较的基础,它能比的,只是自己的过去。从持有平安的角度来看平安银行,关注的是两点:1、平安银行是否能嵌入平安的框架下,推动平安集团其它业务的发展。目前来看,团金会,寿险的销售上,平安银行均起到一定的作用。2、平安银行的关注点不是增长,而是资产质量是否持续恶化。我能接受的是平安银行一年业绩为0,之后资产质量稳定;平安银行关注的增长也不是业绩的增长,而是内在的变化,比如中间业务的提升,比如小贷占比的持续提高,比如支行的增加,比如整合后是否政通人和。
一、平安半年报的利润分解:
生息资产的扩张减去息差的减少大概就是利润的增长。
二、半年报隐患重重
东方证券认为:
1、逾期贷款生成率维持在200BP 以上的偏高水平。上半年该行逾期贷款生成率达到224BP,与1 季度256BP
的水平相比仅略有改善,仍然明显高于其他银行同业。连续8 个季度保持在100BP 之上的逾期贷款生成率开始逐步体现在五级分类之上,因此2
季度我们看到平安银行虽然不良贷款仍仅有小幅上升(从73.66 亿元至76.37 亿元),但关注类贷款从90.68
亿元到143.36亿元的生成速度非常之快,据此计算的“关注类贷款生成率”高达282BP。与逾期贷款生成率相比,平安银行上半年69BP
的信用成本率有不足之虞。
2、
3、存款加速或是好的迹象。上半年15.11%的存款增幅还是很可喜的,而且同时存款成本保持了稳定。存款增长的动力可能来自于集团协同效应的体现,也可能是因为影子银行业务的派生----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有较明显扩大。
三、平安银行原先的基础,以及发展的目标
基础:全面落后。12年的时候,与同业相比,平安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已经显著落后,总体规模、网点数量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排名较差,网点数量少且布局不合理,人均产出、网均产出、净息差、中收占比、ROA、ROE、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同业,资产质量欠佳,不良指标出现反弹。在风控方面,邵平指出:“全面风险管理基础薄弱,风险文化缺失……
目标:8年后成为一流银行。用三到五年时间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二梯队,五到八年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五年以内,以对公业务为主,发展零售业务基础,未来五年后到第八年,对公与零售业务并重,协调发展,八年后,新的平安银行将以零售业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