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的问题:低投资收益下,依然暴利
(2013-04-03 08:18:29)
保险的问题很多,总的来说就一句:产品在低投资收益下,依然非常暴利。客户视保险产品有鸡肋。保险需求真实的存在,但无法释放。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insurance/bxsd/20130318/201514870367.shtml
10倍——发达国家人均持有的保单数是我国人均持有保单数的10倍。
8张——曾经有人说过“我们的一生,至少应该拥有八张保单。”
60%——据统计我国的保险业赔付率普遍低于60%而同一数字在发达国家则为100%。
3年——在此前的10年间,寿险长险的投资收益只有3年超过5%。
4方面——保险行业应该呈现的形象与群众心里印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0元——保险公司普遍实行“0底薪、靠提成”的计酬制度。
赔付率低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防灾防损工作做得好,保险工作效益高。然而赔付率过低却成为当下国内保险业真实的写照。
什么是保险?其实这两个字就是最直截了当的解释。然而当买保险变成了最不“保险”的事情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站在高处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从事的行业,我们的行业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
半张保单
发达国家人均保单数为3-5张,日本人均持有的寿险保单就超过了5张,而中国人均保单连一张都不到,约在半张左右。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均保单数才超过1张。数字上看,发达国家人均持有的保单数是我国的10倍。从这个角度看,潜力当然大。
潜力大一定等于发展快吗?根据保监会1月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其中产险业务同比增长15.4%;寿险业务呈现回升态势,同比仅增长2.4%。健康险和人身意外险发展速度较快,但难以改变人身险业务蹒跚前进的状况。
曾经有人说过“我们每人至少拥有八张保单:第一张保单为父母投报养育之恩;第二张为自己的生活、疾病提供保障;第三张为爱人投保;第四张为孩子投保;第五张是孩子的教育保单;第六张为车房保险;第七张是预防身故、提供还债的保单;第八张是大病养老保险。”那么我们还有7.5张保单的空间值得去努力。许多从事保险的人说做保险难,这7.5张保单的市场究竟难在何处?
赔付率比较
事实上,并非市场对保险产品没有需求,而是我们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现了脱节。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个人健康和养老计划、个性化寿险等市场都对保险产品提出独有的需求,但是保险公司设计不出相应的专业性产品,使得公司真正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发挥和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设计出的保险产品竞争力不强,同质化严重?有专业人士认为,原因在于公司的经营理念存在缺陷,有些公司的市场思维还仅仅是在保费里面求利润,这便很容易导致赔付率低下,惜赔、托赔、拒赔,长此以往,赔付率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其后果是败坏了行业口碑。
在我国,保险业的赔付率一般在60%以下。反观欧美和日本等保险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保险赔付率基本都超过100%,美国保险业的平局赔付率甚至达到200%。是什么导致我们的赔付率低于发达国家40%以上?我想也不能把所有原因归结在我们本身。
原因
在海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其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往往能够覆盖保费亏损,弥补理赔超出的部分且留有余额。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曾几何时,国内保险资金的运用难度相当大。从结果看,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多年来大都低于5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根据精算假设,寿险长险在营销过程中给予客户5.5%的回报承诺,然而此前10年间,投资收益只有3年超过5%;近两年的投资收益随着市况的下滑,同样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专业人士认为,债券市场不发达,可供资金运用的选择空间不足。另外,此前保险资金运用受限颇多。保险中介环节,例如机场的航空意外险销售环节费用过高吞噬了大量的保费,另外粗放式竞争带来的运营费用的上升也耗费了大量的保费,最后可能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并不高,或者说保险公司也没有赚到多少利润,投保人的钱却不见了。这导致部分保险公司不得不对理赔苛刻对待。
面临解决的问题
尽管前辈们在扭转保险行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工作上进行了许多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保险行业应该呈现的形象与群众心里印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销售违规(霸王条款、销售误导),理赔难(拖赔、惜赔、理赔手续不便捷、理赔尺度不一),营销制度滞后(管理水平不高、内控制度不严、经营较为粗放),法律规定尚有不足(消费者权益表达有待完善、消费者受教育权的立法层级有待提升、消费者的监督权有待明确、消费者的权益概括有待整理)这四个方面。
保险公司普遍实行“无底薪、靠提成”的计酬制度,致使营销员迫于生存压力,千方百计推销产品,势必产生违规销售行为。而营销员违规成本较低,按照现行的制度,营销员违规销售行为并未完全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营销员法律地位不明确,与保险公司之间关系松散,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致使营销员没有维护企业声誉、品牌的责任感。营销员学历要求不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营销员无法正确理解、向消费者说明复杂的保险产品,致使销售误导发生。
编辑解读:保险不是慈善,但是做保险却要有一颗“慈善”的心。一份合同的签订不仅仅意味着我们能赚到多少钱,更意味着我们又承担了多少责任。我们行业应该回归保险本源,重在通过发挥保险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说,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把目光放的远一些,立足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研究探索如果提升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insurance/bxsd/20130318/201514870367.shtml
10倍——发达国家人均持有的保单数是我国人均持有保单数的10倍。
8张——曾经有人说过“我们的一生,至少应该拥有八张保单。”
60%——据统计我国的保险业赔付率普遍低于60%而同一数字在发达国家则为100%。
3年——在此前的10年间,寿险长险的投资收益只有3年超过5%。
4方面——保险行业应该呈现的形象与群众心里印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0元——保险公司普遍实行“0底薪、靠提成”的计酬制度。
赔付率低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防灾防损工作做得好,保险工作效益高。然而赔付率过低却成为当下国内保险业真实的写照。
什么是保险?其实这两个字就是最直截了当的解释。然而当买保险变成了最不“保险”的事情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站在高处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从事的行业,我们的行业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
半张保单
发达国家人均保单数为3-5张,日本人均持有的寿险保单就超过了5张,而中国人均保单连一张都不到,约在半张左右。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均保单数才超过1张。数字上看,发达国家人均持有的保单数是我国的10倍。从这个角度看,潜力当然大。
潜力大一定等于发展快吗?根据保监会1月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其中产险业务同比增长15.4%;寿险业务呈现回升态势,同比仅增长2.4%。健康险和人身意外险发展速度较快,但难以改变人身险业务蹒跚前进的状况。
曾经有人说过“我们每人至少拥有八张保单:第一张保单为父母投报养育之恩;第二张为自己的生活、疾病提供保障;第三张为爱人投保;第四张为孩子投保;第五张是孩子的教育保单;第六张为车房保险;第七张是预防身故、提供还债的保单;第八张是大病养老保险。”那么我们还有7.5张保单的空间值得去努力。许多从事保险的人说做保险难,这7.5张保单的市场究竟难在何处?
赔付率比较
事实上,并非市场对保险产品没有需求,而是我们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现了脱节。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个人健康和养老计划、个性化寿险等市场都对保险产品提出独有的需求,但是保险公司设计不出相应的专业性产品,使得公司真正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发挥和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设计出的保险产品竞争力不强,同质化严重?有专业人士认为,原因在于公司的经营理念存在缺陷,有些公司的市场思维还仅仅是在保费里面求利润,这便很容易导致赔付率低下,惜赔、托赔、拒赔,长此以往,赔付率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其后果是败坏了行业口碑。
在我国,保险业的赔付率一般在60%以下。反观欧美和日本等保险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保险赔付率基本都超过100%,美国保险业的平局赔付率甚至达到200%。是什么导致我们的赔付率低于发达国家40%以上?我想也不能把所有原因归结在我们本身。
原因
在海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其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往往能够覆盖保费亏损,弥补理赔超出的部分且留有余额。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曾几何时,国内保险资金的运用难度相当大。从结果看,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多年来大都低于5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根据精算假设,寿险长险在营销过程中给予客户5.5%的回报承诺,然而此前10年间,投资收益只有3年超过5%;近两年的投资收益随着市况的下滑,同样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专业人士认为,债券市场不发达,可供资金运用的选择空间不足。另外,此前保险资金运用受限颇多。保险中介环节,例如机场的航空意外险销售环节费用过高吞噬了大量的保费,另外粗放式竞争带来的运营费用的上升也耗费了大量的保费,最后可能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并不高,或者说保险公司也没有赚到多少利润,投保人的钱却不见了。这导致部分保险公司不得不对理赔苛刻对待。
面临解决的问题
尽管前辈们在扭转保险行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工作上进行了许多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保险行业应该呈现的形象与群众心里印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销售违规(霸王条款、销售误导),理赔难(拖赔、惜赔、理赔手续不便捷、理赔尺度不一),营销制度滞后(管理水平不高、内控制度不严、经营较为粗放),法律规定尚有不足(消费者权益表达有待完善、消费者受教育权的立法层级有待提升、消费者的监督权有待明确、消费者的权益概括有待整理)这四个方面。
保险公司普遍实行“无底薪、靠提成”的计酬制度,致使营销员迫于生存压力,千方百计推销产品,势必产生违规销售行为。而营销员违规成本较低,按照现行的制度,营销员违规销售行为并未完全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营销员法律地位不明确,与保险公司之间关系松散,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致使营销员没有维护企业声誉、品牌的责任感。营销员学历要求不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营销员无法正确理解、向消费者说明复杂的保险产品,致使销售误导发生。
编辑解读:保险不是慈善,但是做保险却要有一颗“慈善”的心。一份合同的签订不仅仅意味着我们能赚到多少钱,更意味着我们又承担了多少责任。我们行业应该回归保险本源,重在通过发挥保险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说,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把目光放的远一些,立足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研究探索如果提升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