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的一些数据

标签:
杂谈 |
新桥入主后的这段数据还行。
平安入主之前,深发展的短板是中间业务、规模;资产质量不是,深发展在过去几年的资产质量算中等,这次让人感觉不行主要有几个原因:1、平安更保守和严格(估计同时出于对管理层控制的手段),因此,暴露的坏账多些。2、深发展的业务和浦发一样,都太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此外,深发展原先的净息差也是中等,12年中期的问题可能更多是一种特殊情况。
平安入主恰恰是补深发展的短板,中间业务和规模。
1、资产质量
深发展 A 的资产质量情况在2008 年前后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2008 年以前,由于新桥投资入主之后的遗留问题,深发展长期以来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都高于同业,不良贷款覆盖率则严重低于银行同业,2008 年年报,深发展进行了大额的不良资产的核销,在2008 年第四季度进行了一次特别大幅拨备与核销,第四季度计提拨备56 亿元,同期核销历史不良贷款共计94 亿元。截至2008 年12 月31 日,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5.64%下降至0.68%,不良贷款额19.28 亿元,较上年年底下降105.48 亿元,解决了大部分历史不良包袱;但同时也使得深发展的净利润08 年同比下降了77%.经历了2008 年大额的不良贷款核销之后,深发展成为一家资产质量优秀的银行,不仅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在可比同业中较低,而且关注类贷款的比率也明显低于银行同业。
2、深发展A 在2005-2010 年期间也处于可比银行同业较低的水平,也就是说中间业务向来是深发展A 发展的短板。
3、从净息差的水平看,深发展A 与可比银行同业相比处于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