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尚可

标签:
杂谈 |
招行的价格涨上去些,暂时就不研究招行了。毕竟,需要花的时间太多太多。把一些想到的问题就放在这里,以后如果有机会,再看。
(一)
今年三月份当时写过一篇文章《再见了招行》(《招行尚可》),发现招行并不如大多人认为的那样,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成长性,甚至中间业务的优势,都只是中上而已。其中有一附图,表明过去5年,招行无论是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的复合增长都以为平庸。
(二)
这次再度关注招行,得出的结论是,招行的平庸是从08年以后开始的,永隆是个标志性的事件。招行投资永隆,等于自绑一手与人竞争。
招行的二次转型,都是这对原先一次转型的问题,对症下药。但不足的地方是目标太多,因此,各方面都有推进,但没有一个显著的方向性的突破。有人认为银行的发展慢好于快,但慢只能是表象,而不能是内核。业绩增长可以慢,但结构要调好;中间业务可以慢,但布局不能一直是布局,要推进,更不能倒退。
(三)
关于招行融资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对招行总体缺乏一个了解。招行一直不存在融资不融资的问题,招行需要的是可持续性融资。
零售银行招行一直无法确立护城河,道理很简单,招行不够大,网点太少,中间业务上缺乏有明显优势的项目。招行每年的网点计划是增加百分十。一个永隆就花去招行300亿,假如只花150亿,说明招行的框架下,就是成为并列五大行的第六行。而不持续性融资,是根本不可能的。
反过来,假如招行不融资了,那么招行原先的很多行为就显得大而不当了。只有做大,才和前期的布局相匹配。
(四)
招行08-09年是个关键的研究点。
招行09年在多因素的重击下,业绩大幅落后于其他银行。09年,有的银行大步前行,而招行却倒车了。09年招行的业绩不可思议的差,我认为至少和永隆,和房贷7折,和招行对于当时形势的判断错误,和中间业务优势的突然消失,和贷款议价能力低,和降息周期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等以后再研究。
(五)
目前对招行的认识还是招行尚可,可以说优秀,可以说股份制银行中比较不错的一个。但也就是如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