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研究保险的误区

标签:
杂谈 |
很多人把保险股当做杠杆基,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保险偏债,否则,今年持有保险股的投资者就郁闷了。但今天想谈的是专业研究者的误区。
(一)
遇到过很多水平比我高的保险公司研究者,但很遗憾,一直难以对话。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太懂保险了;而我一开始是不懂保险。
企业的经营哲学离不开具体的市场环境,不同气候、土壤、温度下的植物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分析保险公司,首先从植物本身---产品研究起,进而去考察气候,土壤,温度。最后就可以对一家公司的是非对错有个更合理的判断。
(二)
过去几年,保险公司卖的保险,都不是传统意义上以保障为主的产品。分红险万能险是市场的主流,而强调保障功能的传统险销售极为惨淡。保险公司的核心都是在卖理财产品,这种特殊的理财产品,包含了一些保险的成分;而这一些,可能只有百分十左右。
由于这种产品的理财特性,因此和基金、银行的理财产品等等都构成竞争关系。去年保险卖不动,就在于分红险的收益低于银行的理财。所以,降息对产品销售是利好。
(三)
07年保险公司在投资上的激进,是07年开始分红险万能险大卖的原因,这两三年之间分红险占比达到整个保险市场的百分九十以上。但保险公司毕竟还是偏债的,因此,即便在08年股市大跌百分60以上,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仍然能达到保本线(从行业而言。)
保险公司投资上的激进,事实上是由理财产品的特色决定的。在保本的基础上,通过激进的投资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如果投资成功,就会吸引大量的保费;如果投资受挫,保险公司仍然不会亏损;保户只是失去更多分红的机会,但还是完成了保本和保险的双重价值。
保险公司07-08年股市投资的策略,是和产品相联系的。当时卖得很好的还有基金。很明显,保险公司的竞争力非常强。
(四)
如果再考虑到保险公司这些年来的机遇和困境:过去十年上证指数涨幅为0,债券市场的极其不发达;过去十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被严控,很早开始保险公司就是白热化竞争---丛林哲学下的适者生存,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牌照管制,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保险公司传统险的利率保护。。。。就对保险公司的行为会有合理的解释。
(五)
保险公司大卖理财产品是时代的选择。平安产品卖得好,投资出色,并非平安更激进,而是因为平安对于市场更近,顺应了变化,同时机制上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