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5月保费
(2012-06-11 21:08:46)
标签:
杂谈 |
平安5月份保费出来,一切正常。产险增速依旧,寿险继续低迷略增。
产寿险的看点在利润率,但利润率要半年报才能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产险由于竞争持续加剧,利润率会低于去年;寿险的增长迟滞,因此利润率至少必须保持去年的基准。
平安产寿险的问题都是在高速增长后,出现了瓶颈。产险来说,是汽车的增速消失了。寿险来说,是利润率已经较高。相对而言,太保人寿的寿险利润增长空间很大,如果这两家保险公司能提升利润,就会有极好的表现。但目前这两家要提升利润率也不容易,个险的成本在增加,而银保因为理财产品的威胁,已经节节败退了,想卖高利润的保单,并不容易。
下面是资料:
寿险一直在肉搏战
如银保分红类保险产品,中国平安寿险率先发力,并一度占领了市场50%左右的份额。当时的手续费为2‰,由于感觉不赚钱就开始削减部门和人员提前转型。后来,泰康人寿、新华人寿逆市跟进抢占市场,平安被削减分流的人才进入到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公司,并最终发展到要撼动平安寿险市场地位的地步,这时的平安寿险不得不捡起来。
于是肉搏战随即上演......
2000年10月平安寿险推出的千禧红寿险取得成功。新华人寿见状速以“红双喜”产品跟进。
2002年初按捺不住的太平洋(601099,股吧)人寿、泰康人寿分别推出“红利来”、“千里马”等产品抢食分羹。
随后几大寿险公司开始在产品的周期上做文章,十年期、五年期、三年期分红保险产品陆续上市。达到极限的非安邦保险莫属,他甚至推出了一年期分红保险产品,被同行戏称为“垃圾中的战斗机”。
国企的资管
一家国企背景保险系资管公司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其薪金与投资业绩不完全挂钩,年终考核时,投资业绩占比很小,还采用了多种比较基准,考核不明确。这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非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导致优秀投资经理离开选择更好的平台;二是安于现状的投资经理没有积极性提高投资收益率。”
据这位研究员透露,现在很多国企系的研究员受制于体制羁绊,实力发挥不出来,都想跳去更市场化、机制更灵活的资管公司去做投资。“去基金公司也行,毕竟天天和资本市场打交道,私募的操作方式就更灵活。”
这位研究员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于证监会规定投资股票有一个比例上限,一旦超过限度,就要准备信息披露。公司内一名投资经理非常看好某只股,打算大量买进,但报上去的时候,风险管理合规部就问:“这只股票一定要投吗?你投了这只股我们仓位就过限了,还要准备信息披露,太麻烦了。”
最后的结果是,因为“麻烦”,投资经理放弃了投资这只股票的打算。
该研究员说道:“在国企,往上升一级要3~5年,升到部门主管可能有10多个大小级别,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做到部门主管的位置,研究生毕业也需要熬到60~65岁,也该退休了。而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每3年升1级,一个萝卜一个坑,还要拼关系,职业生涯发展让人绝望。”
平安的牌照资源以及内部合力
全市场来看,平安系更有竞争力,它是全牌照,有银行、保险、信托和基金等,内部能形成合力,一起开拓市场,满足客户各种层面的财富需求。据说国寿仅PE一个牌照,内部三派力量就争夺了3年,开拓市场的精力必然受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保险公司开始成立集团和参股银行,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混业经营是未来的大趋势
历史跟中国金融业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中国分业经营如火如荼之际,国际上金融业已经由分业转为混业经营,而中国分业十多年形成的铜墙铁壁,严重阻碍了混业经营的步伐。
在国际上,银行保险的合作已经历了代理销售、战略联盟以及合资、兼并收购、新建等在内的资本合作等高级形态。国际银行保险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对银行保险的支持可以极大地推动一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在法国,国家在银行和保险公司中占有很大的股份,银保联合都是大规模的,资本不足的银行迫切想得到保险公司的资本,法国政府还直接引导了几家银行保险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