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2024-04-16 18:10:19)
标签:

教育环境

朗朗

杨乃斌

同桌妈妈

父母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结局,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题记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同桌妈妈”:陶艳波与儿子杨乃斌 

      今早,一个在外地做生意的朋友着急地诉说他孩子:“厌学、反常怎么办?……”我谈了一点看法,举了例子,他心里才有些踏实。

专家说,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我们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反常、变态甚至犯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过去我们60年代穷过、70年代乱过,可那时没像现在这么多人变态。因为时代的变革、移动,许多穷的地方出现了留守儿童,爸妈不在身边;城市的条件要好,但许多家庭,孩子跟爸妈一块吃饭都很难,睡觉在一块,白天不见人,上班把孩子交给老人保姆幼儿园,问题就出现在这里,真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这六七年,它是孩子性格、思维形成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问题被破坏了,整个人就乱套了,如果你到以后再去教育几乎没用了。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留守儿童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专家认为,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关键在于父母适时地陪伴、诱导和力量。

关键期最需要的是的。大家都知道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陶艳波吧?自从儿子杨乃彬一岁时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失去听说功能。妈妈每天从早到晚,做他的儿子老师、陪读,后来又果断辞职陪儿子从小一读到大学毕业,成为儿子的耳朵、向导。

“同桌妈妈”16年陪读,儿子以朗读感恩母亲(颁奖词)——“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16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还有那个钢琴王子郎朗。四岁那年,他爸爸朗国任带他去欧洲参加钢琴演奏会,他看到台上那个人,弹得行云流水,全场起立鼓掌,他的心被震撼了,他拽着爸爸的衣服说长大后,“我要成为像他这样的人”。爸爸一回沈阳卖掉房子,给他买了钢琴,请了全东北最好的钢琴老师朱雅芬,那时他才四岁。十岁就领先东北,爸爸又辞去公务员交警一职,全家反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儿吗?”他带孩子到北京,找到全国顶尖的钢琴老师赵屏国,几年后,被誉为神童。爸爸又带他来到美国,找到全球钢琴、音乐大师格拉夫曼,拜他为师,此时他天才的火花更是熊熊燃烧。这是改变朗朗一生命运的三个老师。

朗朗、杨乃斌的故事启迪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父母的陪伴,伟大的梦想,定能成就伟大之人。朋友深信不疑这四句话:  

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结局,

父母的标准决定孩子的水准,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世界。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孩子成长环境不能被破坏——朗朗与杨乃斌故事的启迪

图片主要来源:网上

202404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