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草书表达“最霸气的三首诗”——兼谈艺术的抒情性

标签:
艺术行草书王羲之张旭怀素 |
第二首《腊日宣诏幸上院》。明早要游览上苑,火速传召春神,让他知晓百花一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才开放。此正显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器和至高无上的尊严。
第三首黄巢的《题菊花》。飒飒的秋风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采蜜。在诗人看来,唯菊花独处寒秋,实在不公。故发出:我若有朝一日成司春之神,定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的豪言壮语,体现了农民领袖推翻旧政权的豪迈决心和意志。
该“美篇”真美。它用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语言,“声形色并茂,情景意相融”,表现了诗人十足的霸气。那么,本人该用什么形式表达呢?试图用久违的行草书作了粗略的尝试!
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情感的传达和表达。艺术家可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转化为可视可听或可触的形式,与受众沟通,正如“歌以叙志、舞以宣情”,而文学更是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等手段抒情,乃至直叙胸臆。而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书法,在其美学性格中书法是最为抽象的艺术(“抽象的符号艺术”),或曰抽象性与具象性的统一。抒情是书法的本质属性,即表现生命的律动。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一幅好的作品,最具生命力的就是线条。如果分析其中每个字、每条线段,都是静止的,但书家却在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轨迹,将静止的线条演绎成运动的字形,即在纸上留下线条的运动过程。尤其是草书,其形态变化,最易让人联想到舞女的多姿多态。王羲之的行书,张旭、怀素的草书,行云流水,峰回路转,正如舞者的移步回转,翻腾跳跃;也宛若优美的旋律,婉转的歌声余音袅袅,带给人心灵深处的震撼与陶醉。但不知本人的拙笔能否寓情于字,借字抒情?
20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