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大学极远极偏,没有地铁轻轨,没有直达汉口、汉阳的公交,上街真不容易。从南湖桥走北门西北门到津发家中一刻钟,坐的士绕圈水蓝路堵下车近10元。
疫情后这些年西北门只让教职工车进,不许人走,你说要耗多少时间、多少钱?
做嘉宾、当评委,开会、讲座应酬多,毎早外出,正逢高峰期,除非早6点或10点后才好些,谁这么为你安排呢?而走出校门至少半小时左右,赶车浑身汗湿,给身心带来无人知晓的伤害,毕竟是上年纪的人了,谁支持、体谅你?
有些事是不能迟到的,我只有在校园里拦车,闹出很多丧脸的事和笑话,有一次北门抢的士,险些伤命,一个本来到北京开会叫了滴滴车的青年人,见状,连忙把我带进校门内开着自己的车送我到教育厅开会,出门时,他向刚来的滴滴车主道歉,又电话说明原由把车放在同学那里——他就是雷鹏飞博士,我感动得写了一篇新闻报道。还一次是求助顾老师把我送到东门搭车,他说他的车买了七年多,还没开一万公里。当然,遭拒绝受侮辱的事提起来就伤心了。
更无奈的是开会晚宴后,别人都有车,或者顺路,唯我无车又不顺路,留下孤零零一人,主人尴尬,自己的颜面一扫而光。
好友直言不讳:“没车,你是自己孤立、折磨自己。许多场合,比如当评委你最合适,可你既要接又要送,只得请别人。有人稍逊点,但他还可顺带人呀!”“你是有身份的人,有车你就有起码的尊严,你的生活品质就不一样!”
固然开车危险,难道别人不危险吗?普天下死的人都是开车死的吗?在外面自找面子:“我写文章易走神;没有65退,都是家人心疼我、担心我,我那点工资他们完全给我发!”我似乎怡然自。只怪自己一头钻在书堆里,自骗被骗,沒有车拼命抢的士,多少次受伤、被骂,遭危险,失去尊严……难怪有人说,对一个稍活跃人来说,“没有车是一种悲哀!”
别人也分析自己没车的原因:“某某老师,人都是自私的呀!……”
院长老兄二大后悔,首当其冲的是没学开车。问我不开车为什么学?自己直言:时代需要,工作要求,学校安排。要不是秦校长带队,宋科长下楼涨价催促,恐怕自己没学的机会。
难怪说,21世纪的新文盲是指“三不”:不会开车、不懂电脑、不会外语,看来自己不是教授,而是“文盲”。
202401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