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小亏,学了大乖——《三季人》故事的启迪

标签:
《三季人》子贡孔子县官鲁迅 |
分类: 其他 |

“写字和书法是否有别?”前天参观省高校书展,同道书家对高水平书作又拍又摄,而其随行者却说“字应该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你拍的这叫字吗?粗细不一,大小不匀……”同道说“写字不是书法,除篆书外,包括楷书,所有书体没有‘横’是平的;粗细大小均等工整,那正如书圣王羲之所言‘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 二人争执不休。由此我想起《三季人》故事:
一天早晨,一来客闯进孔子学堂,一定要和孔子的学生子贡论事。来客说,一年只有三季,你们老师为什么说四季?子贡解释,一年分有春夏秋冬四季。可来人不承认,说子贡你胡说八道。“四季!”、“三季!”两人争论似乎永不消停。孔子闻声而出,子贡上前讲明原委,孔子先不作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客听此,大笑而去。
来客走后,孔子批评子贡:“不要和来人争,这个人分明是蚂蚱,蚂蚱者,春生秋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在他的思维里,哪里有‘冬季’?”。你若不顺他说,他能爽快而去?子贡顿悟:自己虽然“上了个小当,却学到一个大乖!”
这正是孔子另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即与知道的人一起讨论,与不知道的人不要争议,这才是明智的。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秀才和傻子两个人争论,秀才说三七二十一,傻子说三七二十七。两人闹到了县官那儿,请县官做主评判对错。
县官下令给秀才打了一顿,边打边说:他那么傻,你还跟他去争论,你比他更傻。打一顿让你长点记性。
《三季人》故事哲理: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故事还启示我们:无论说什么,先看清对象。对象错了,讲再多也没用。庄子:“夏虫不可以语冰”,孔子:“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道不同不相为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鲁迅先生曾言: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