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记之大理古城、喜洲、周城、三塔(上)

标签:
大理古城、喜洲 |
分类: 旅游类 |

苍山下的古城

古城南城门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5年(1382年),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在是云南旅游必到之地。
从下关打车去古城大约一小时不到,我们订的酒店在古城外面。



在“我”的城楼前留影




门口停着一排粉色黄色橙色的轿车,很是显眼。下午我们从南城门进入,城门上的“大理”两个字是郭沫若所题。城里游人很多,街道较宽,两边是低矮的两层楼商铺,多是鲜花饼、银器和扎染制品。大商场里营业员穿着统一服装,头戴民族饰巾。








路过洋人街,那里好热闹,不喜欢“轧闹猛”的我们赶紧离开。前面的杜文秀帅府,现在是大理博物馆,时间有点晚了,进门还得提供健康码等一番折腾,很麻烦,我们没有进去。前面是五华楼,它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它的旧址上建了钟鼓楼,其规模远不如南诏时的五华楼。

俯瞰古城


在五华楼上可以看到南城门北城门和西城门,还可以看到连绵苍山下的弘圣寺塔(一塔)和崇圣寺塔(三塔)。五华楼上的观景台四周种满了多肉植物。我们在楼内兜了一大圈,下楼发现阿胡走失了。和她联系,叫她原地不动,等待我们去和她会合。我们径直走,去北城门。在那里终于“捡”回了阿胡。

依稀可见苍山雪






教授原想带我们在城墙上往回走,从南门下。后被告知,现在城墙不开放。我们只能沿着城墙外面往回走,此时已经很累,看到远处的一塔,我们又鼓起了劲头,往那里赶去。弘圣寺塔建于大理国早期,寺院毁于明初。1981年对塔进行修缮时,对塔基、塔身、塔檐及塔刹处进行了加固,在塔刹柱内发现了大理国时期的文物600余件。现在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就这坡让我走得好喘

弘圣寺塔在一个山坡上,大概是那天在城里走得太累,上坡时觉得很喘,有点力不从心。远远地就看见那扇紧闭的大铁门,待走到跟前时想把它打开,无奈铁门很重,我们只能将手机伸进铁门栅栏里拍下塔的雄姿。后来索性蹲下身子,试图从铁门下面空档里爬进去。只是怕弄脏弄破了衣服,才从那里拍了比较完整的照片。从外面告示上看见,今年中它就将对外开放,真是太遗憾了。







回酒店,在阿胡探来的餐馆里点了几个菜。我不会做菜,要求比较低,觉得食材挺新鲜,做得也不错,吃得也还满意。晚饭后去城里核心地带走走,晚上的古城灯火璀璨,红龙井那里的各小吃店门前摆放着粉色蓝色黄色的塑料椅子,店主们极尽最大的嗓音,唱着叫着招揽着游客,实在是太吵了。还是无声的五华楼和南城门在灯光的装饰下分外瑰丽庄严。
第二天上午,在酒店门口遇见司机小杨,他家有一个车队,门口那些彩色的小车都是他家的,用来出租给那些喜欢自驾游的客人。他太太负责接生意并谈妥价钱。他带我们沿着海西(洱海西面)向北兜半圈,第一站去喜洲。喜洲镇是南诏时期的军事重镇,居民以白族为主,保存了100多幢明清民国时期的白族古名居,目前喜洲白族古建筑群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从古城去喜洲只二十几分钟。进入小镇,到处是飞檐描彩白墙的大屋,白族妇女们穿着民族服装,装饰花哨的马车在路边等待着游客的到来。在一定的路程之内,我们喜欢自己闲逛,对马车之类的只是赞赏一番而已。我们来到建于1939年的宝成府门前,老宅原来的主人叫严宝成,是镇上四大商帮之一的严家花园主人的二公子。他当年给宅子取的名字是“镜庐”,后人为了纪念他,改名为宝成府。





当年的建材多是从英国经滇越铁路运来,现在这里修旧如旧,属于一个高档民宿——喜林苑。从绘制繁复的重檐门下进入,内院是个两层三坊一照壁式建筑。底楼前台的隔扇门精雕细刻间添加了彩绘,二楼是连接四面的回廊,栏杆下面是一条满绘的花饰带,在内院门楼的墙壁上保留有文革时“一心为革命”的字样。院子里面还有个院落,是民宿餐饮的地方。






宝成府隔壁就是严家大院,现在后面还加了博物馆三个字。门前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个石牌坊。购票时看见身穿白族服装的妹子很可爱,就和她聊了会。知道她们都会说白族话却没有文字。这是个院落叠套的建筑群,是白族三坊一照壁特色民居的典型代表。走进严家花园不宽的小院,就看见前面门楼上的司马第,不知道商贾之家为何要冠以司马第的称号。





严家花园清末起建至民国初竣工,整幢屋子采用全木结构,全部涂上了红色。二楼回廊的45度角上是一个圆形的窗孔,非常别致。一块破旧的古绘画板被贴在墙上,四周用红色的木条做了一个框,猜想是来自哪个旧木箱上,是个值得收藏之物。安放在这里,既保存了下来,又具有观赏价值。设计者真是独具匠心。


转到最深处,竟然看见一座小洋楼。黄色外墙镶着红色的边,百叶窗除了底层还剩几扇外,大部分都毁坏了。看屋前木牌上的介绍,小洋楼建于1936年,是主人从上海等地聘来设计师,建材从香港采购,通过海路、滇越铁路、公路,马帮运来这里。因为建楼时正逢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止轰炸,还在花园东南角建了一个15平米的藏身室。小楼还接待过多位知名人物,我们知道的有老舍和徐悲鸿。可惜的是,小楼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