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记之大理下关
标签:
云南大理下关龙尾关 |
分类: 旅游类 |

崭新的建水站

车站前的木棉花

阿胡带我们坐八段锦

途中景色

美丽的田野

大片老宅

昆明站转车





那可是我(理)的站

从建水坐火车转道昆明去下关,耗时6小时。去酒店放下行李,然后跟着导航去洱海公园。路过洱海之珠那个大圆金属球,走进公园就看见一路往上的阶梯,翻过去就是洱海边,这应该是条捷径。眼下这条石阶好长,长到有点招架不住的感觉。但为了看那在心中已久的洱海,硬着头皮艰难地往上去。


洱海明珠


洱海公园
初听到下关这个地方是因为我的小姨。文哥时,小姨一家所在的北京林学院被林副统帅“北京没林......”啥的一句话赶出了京城,去到下关,然后丽江,以至于十年袋袋户口无从落实。在白族纳西族的地域里,正上初中的大表弟无法继续学业,只得回北京继续读书,小表弟交给了三姨,小姨夫妻俩在那里坚守了十年有余。



空气不够澄明

大理下关城

对影成双羊
大表弟告诉过我,云南有美丽的苍山洱海。后来在船厂小分队跳过一个舞蹈“采药”,在它的歌词里更加深了对“苍山”的印象。现在我们就在去洱海边的路上,回头望,洱海之珠已经和我齐平,山脚下橙色的屋顶非常亮眼。十几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山顶,从那里可以看见浩瀚的洱海。天色从有点阴沉转向蓝天白云,脚下的洱海也随着它变化着色彩。岸边林立的高楼就是下关城,我拍了照片和视频,发给年过九旬的小姨看看。可惜我小姨父和大表弟都已经不在了,小表弟对那里知之甚少。


阿胡先下去了

从上面看下来,腿有点发虚

渔女
这里有个石阶梯,往下走288级,马路对面就是洱海边。慢慢往下,很快就到了海边。这里过马路时要按一旁的按钮,这样正在行驶的车辆就会停下来让你过去,挺先进的。海边一个白色大理石雕塑做得很美,那是个美丽女孩,肩上挑的担子两边各是两条大鱼。不知道是否保护渔民的女神?
回到城里,街边一溜白族饭店,怕不对胃口,没敢进去。找了一家较大的餐馆,点了洱海里的小虾,挺好吃的。





西洱河
第二天一早,天气晴好,我们去龙尾城遗址。龙尾城遗址又称龙尾关、下关,位于下关西洱河北岸,是南诏古城南大门遗址,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西洱河是它的天然护城河。关城毁于清同治末年(约公元1874年)。1986年重建了关楼,我们去时,它的一侧正在大修。关城在坡上,我们慢慢地往上走。

老碑依然

城楼内侧墙上贴着咸丰3年2月13日的告示,保存完好,倒是另一侧1986年11月22日立的重修龙尾关城楼石碑被破坏得严重。







街上没什么人。这里不是主要景点,游客估计也就我们几个。街道很干净,两边有不少保存完好的老屋,多是低矮的两层建筑,底层的门板和二楼的板壁都还是木制的并涂上红红的颜色。有几幢房屋的门楼虽已破旧,但从它们的飞檐上仍能看出曾经的辉煌。看见一个大门内堆着碎砖,想大概是要拆迁,我们便走进去看看。宅子很破,二楼的屋顶已经变形,但从破败的院落里养了好多花和屋子前晾晒的被子可以看出这里还有人居住。




请注意屋角上那个东西
走出来时,看见那些断垣残壁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色,不禁想到原来残缺也能如此美丽。临街的墙上,还保留着农业学大寨的规划图。在一座四合院式的大屋里看见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建筑形式,在四个屋角的屋檐下都有半个六角形的砖砌物体,不知道有何作用,我们在那里看了好一会,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现在我突然想到,连接两侧的屋子的它,是否会是用来收集雨水的落水管呢?





大理白族多,他们的屋子外墙上都会画些山水画。来到一个高处,从那里可以看见下面的下关城。旁边是新建的漂亮民居,可能是因为它的窗景,屋外白墙上用黑色画了些山水,并写上了“苍洱毓秀”的字样。在一片已经拆迁的地块门前看见退了色的“下关第二小学”的字样,这里原来是大理历史上八大书院之一的“玉龙书院”,从地块上留下的古树可以看出它古老的身份。











龙尾关热闹的街口
在城外西洱河边我们在一家做豆腐的小店里享用了美味的豆腐脑。回酒店,我们打车去大理古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