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记之建水(下)

标签:
云南建水 |
分类: 旅游类 |


团山东寨门
第二天上午,我们打车去团山古镇,和司机随便一聊,觉得他人不错,就决定包他的车。大概是最近这里游客不多的原因吧,司机欣然允诺。在去团山古镇路上,一旁是清澈的泸江,看见两座非常古朴的桥,想好了回程时下车看看,就先奔古镇去了。团山古镇是地方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相融合,历史遗存众多,是云南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名居村,被誉为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今天游程有点紧,好在古镇游人不多,买了门票后我们就径直往里冲。上了缓坡,从镇口那个小小的东寨门进入,边上就是将军第。将军第建于清光绪31年(1905年),整座屋子装饰精美,色彩绚丽,书法绘画出自民国建水文化名人之手。进入其中一个庭院,整洁干净的屋前摆着小摊,和摊主聊了,知道他是将军第四代传人,平时就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住在此屋二楼(不让参观)。






他家的大堂被墙壁隔开,后面是他哥哥的家,又是一进大院落。他们两家的窗格像是从一块木板上雕刻出来的几种几何图案,很是精致。突然看见他家门板画上留着一些文哥时的标语,不知道是保存意识绝对良好,还是对这些根本不在意,总之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历史痕迹,胜过大城市有知识一族。












我们到了门前有一大片空地的张家花园,“百忍”、“家风”分别题在两扇门上。走入第一进是一个好大的庭院,四周是屋子,中间一个大莲池。屋子正厅里是团山古名居陈列馆,屋前圆形柱子底下是一个绣球般的石墩,下面围着四个躺在地下的小狮子,名为“狮子滚绣球”。除了这些小细节,围栏前面两个角上也分别蹲着一只大尾巴小狮子。第二进院落里有人在编织着精细的草蒲团,并在一边编了一个小小的提手。







锁翠楼下



除了这些保留完好的老宅,也有不少荒废破败的老宅好像是无人管理,门楼已经下陷,上面长满了杂草,看得人好心痛。镇里老宅的黄土墙,和小巷地面中间那条油亮、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显示着它们的古老。即便是土墙的屋子,也还在底下用了石头来做地基,那地基随着上坡垫得更多。见过东、南寨门,现在我们来到北寨门下,那是镇上保护最好的寨门——锁翠楼。






我们进了一个楼梯向下行的大屋,那是“秀才府”。拐进院落,各种鲜花盛开,摆满各式小物件的长条桌告诉我们这里是个摊位。同样雕梁画栋的屋子吸引我走向前去。突然一个老太太(秀才后人?摊主?)满脸怒容地阻止了我,大概这是后院,平时不让人进来参观的吧,赶紧识相地退出。

南寨门











走出巷子,就看见门上挂着牌匾的“皇恩府”了。皇恩府门前两个花瓶形状的石头柱墩很别致。门上挂着牌匾“皇恩旌表”,走进去看看里面更大,两侧都有小巷道通往小门。屋内墙壁上白底黑字的文哥诗歌和警句仍历久弥新。皇恩府旁边就是秀才府前门,听老卢说曾经在3000人舞台上演出过,我们两个文哥时的毛思想宣传队员在秀才府门前做造型拍照,狠狠地笑了一回。



东寨门


团山车站


无名老桥
回程仍然从东寨门走出,上车去看那两座老桥。没几分钟,就看见一座一侧三个孔一侧一个孔的四孔石桥,在三个孔一侧的桥面上是一座通透的小屋更精彩的是它的旁边就是古老的法式建筑团山车站。其实小马送我们来建水时我在车上就拍下了路边的它,现在我们四人都用手机对着它的正面拍了个够。回过头来顺便再把那座两端建有门楼的老桥给拍了。

远处是乡会桥车站




上车没开几分钟,眼力尖的教授又看见一旁农田里有着一座法式的火车站。司机没想到我们会对这些如此感兴趣,已经远远地错过了它。为了不至于留下遗憾,赶紧请他停下,我们下车一路小跑过去,我们的脚下是旧的铁轨和站台,这里是乡会桥车站,是个碧石铁路的支线,这个小站是最具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它的屋子是法式的,屋顶用了中国的歇山顶。就像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人头上戴着一顶瓜皮帽一般。





古老的乡会桥
再上车继续开几分钟后,就是建在泸江上古老的乡会桥。桥的两端是两层阁楼式建筑,中间是一侧带小窗的长廊,是个可以遮风挡雨的风雨廊桥。上车前行,不到五分钟,又看见那座来时看见过的五孔石桥,和前面看见的乡会桥一样的是它们的桥墩都和婺源彩虹桥一样,尖尖地像个船头。






车往前开不远处,建水那座著名的十七孔桥——双龙桥,以它秀丽的身姿骄傲地向我们召唤。双龙古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先建了三孔,道光19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和原建三孔相连接,合为一体。它是中国十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横跨于泸江和塌冲河之上,因两河蜿蜒盘曲如两条蛟龙而得名。桥上有一座三层楼阁,石头桥面早已经被来往行人的鞋底镀上一层包浆,在逆光下油光锃亮。











回到建水古城,我们去始于清光绪年间的翰林老街找吃的。看见一个头上带着伊斯兰头巾卖羊肉串的漂亮回族姑娘,和她聊了,知道她原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做旅游生意,最近回来后不能再去,就卖起羊肉串来。老卢加了她的微信,以后万一要去以色列,可以找她帮忙。老街很热闹,我们在那里找了家餐馆,解决了午餐。从来到石屏后就看见著名的建水豆腐,现在,老卢发现一个秘密,店家用来烤豆腐的铁丝网上放满了豆腐,店主面前是1碗黄豆,你吃1块豆腐她就往你旁边的碗里放1颗黄豆,用来计价,如此原始的方法还是第一次看见。





走在街上,看见一家门口挂着“大夫第”的宅子门上贴了好多布告,意思好像是这里住过一个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军军官,应该是名门之后,后来受到些啥不公正待遇云云。走过的人们都会上来看一眼。心想那里还是很不错的,还保留着这些布告。如果在我的故乡,早就被撕掉或者覆盖了。中午太阳正烈,老年人坐在凉亭里唱着当地的民歌,挺有民族味的。





我们来到建水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他家门前也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铭牌。清末乡绅朱渭卿等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主题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山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筑(摘自网络)。







朱宅里有“梅馆”、“竹园”、“菊园”、“兰庭”院落,有大量的红木家具,有一座高达屋顶描红带金的祭祖排位。廊柱底下是高达一米的雕花石头柱础,园中水池围栏边有石头雕刻的神兽。网上看到,上世纪30年代,朱家破落后,房子就不属于他家。解放后,收为公产。文哥时,单位和其他老百姓也混居在里面,致使大量古物被破坏,遗失。



















在朱家花园休息一会,我们去了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朱德旧居陈列室,临安府署等。实在走不动,打道回城。走过临安站,进去看看,现在有从临安去团山的旅游小火车,每天只有两班,价格也不菲。我们在手机里留下老站的铁轨、老屋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