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记之建水(上)

标签:
云南建水 |
分类: 旅游类 |


途中景色



坡头乡拣小黄姜的老人
从元阳出来,1个半小时后,我们进入建水地域。在一个叫做坡头乡的地方停车休息,看见一对老人家坐在收拾小黄姜,他俩手里拿着菜刀,把大的分成小的,坏的切掉,并把拣好的小黄姜放在一边。想和他俩聊聊,无奈他俩说的话我一点都听不懂,大概是少数民族吧。




途中景色

个碧石上的旅游小火车


郑营村口的老屋






大尾巴石狮
小马带着我们来到石屏县的郑营村,那是云南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里没什么游人,我们先去了陈氏宗祠,一走进宗祠,浓郁的桂花香扑鼻而来,这个季节在上海谁要是说闻到桂花香,那一定是痴人说梦。转头看,这是一个四合院中庭式的建筑,园中莲池上有个石质三孔桥。留意到两个大尾巴石狮子与众不同,它是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文保单位。



陈氏宗祠



陈氏民居
宗祠主人清末进士陈鹤亭曾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个碧石铁路并担任公司总理和黎元洪总统府秘书长等职。现在村里的陈氏民居就是陈鹤亭的故居。沿着街道走不远,就是陈氏故居。步入故居窄窄的过道,往右一个转身,看见一间大屋,下面是高高的石头墙基,上面是全木头的两层建筑。二楼中间是美人靠,两边走廊的栏杆和底楼的大窗户一样,都是缕空花饰。






好像有双喜和寿字
往里走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院落,二楼四面歇山顶下的回廊中间都有美人靠。从屋顶往下挂的柱撑长长的,柱头花饰细致,和徽派建筑不同。不经意间抬起头,看见屋檐下有三层短短的幕帘,至外向里,一层比一层宽,上面雕刻着不同的花纹。房间窗格不尽相同,有带横纹的细竖条纹、有椭圆形、有四周带小方孔的大方形等等,总之都各有千秋。上来容易,下去却找不到楼梯,即使有楼梯,下面也关闭不让通行。不知不觉间走入了第二进院落,屋子板壁上,一扇外方内圆形状的窗格像是用一些繁写的字组成,仔细看又看不明白是哪几个字,真是绝美。

和陈氏宗祠一样,陈氏民居也是全国文保单位,小小的郑营村就有两个全国文保单位,实在太值得一游了。

石屏城楼

石屏街道
半小时后,小马带着我们到了石屏古城。传说古城是建在一个浮在水面的大神龟壳上,凿穿龟壳,便是水层。因此,城中居民,家家凿井且都相通。石屏最有名的豆腐,就是因为用天然井水点的而美味可口。石屏多的是历史文化古迹,可惜的是,和其他古城一样,只留下了南门的云台,其它三面城楼都已经被拆除,近年复建了通贡门。


此时已经过了4点半,知道这里有个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故居,怕晚了它会关门,我和阿胡拼命往街上赶,阿胡不断地问路,无奈到了那里还是看见两个女的从里面拿着水瓶出来并告诉我们,关门了。告诉她们我们远道而来是否能通融一下,让进去看一眼也好,但态度生硬的她们没有应允。哎,换了我,一定会通融,其实这样做才是对自己家乡有如此人才感到骄傲并热衷于宣传他呢。



衙门前的石狮


孔庙


“孔”见之孔庙

志同道合话健康






复建的“通贡门”
街道两边是两层板壁的商铺,下面一层比较高大,楼上比较低矮,估计是店主的住屋,我们还经过了石屏县衙、孔庙、书院,此时均已经闭园。我们继续往里走,去寻找个碧石铁路的石屏老站。远远地就看见那个古老的法式建筑小站,“石屏车站”那四个黑体字和中间红色的火车站标志在斑驳的黄色底子衬托下,更显现出它的沧桑感。这会儿,车站大门敞开着,还有最后一列旅游小火车尚未进站。我们进去兜了一圈,拍下了那个站牌和停在铁轨上的火车。

依依不舍地和小马告别

小马替我们找的酒店
小马送我们到了建水,几次三番挽留他住一晚,明早再往回赶,他还是执意要回,想他是临时上车被我们带来这么远的地方,就和他告别。怕他连夜开车且路途遥远,就让他到家发个微信,也好让我们安心。小马挺热心,待人接物很随和,知识储备也丰富,和他相处了三天,分别时,我觉得眼眶有点湿润了。

临安(建水)法式老站

建水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