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的例句翻译训练题(6)(负、盖、故、顾、归、国)
1、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负:fù    
(1)动词    
①以背载物    
    
②担负,担当    
    
③仗恃    
    
④辜负,对不起        
⑤背弃,违背        
⑥覆盖    
    
(2)名词,失败
 A.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     )
B.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      )
C.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     )
E.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     )
F.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分析 
负,fù
    
(1)动词
    
①以背载物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②担负,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③仗恃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④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⑤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⑥覆盖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名词,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
    
——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2、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盖,读音一:gài    
(1)名词    
①车盖    
    
②器物的盖子    
    
(2)动词    
①遮盖    
②胜过,压倒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②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读音二:hé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A.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    )
B.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    )
C.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    )
D.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E.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
F.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 (    )
G.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    )
H.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    )
    
    分析:
25.盖,读音一:gài
    
(1)名词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2)动词
    
①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②胜过,压倒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
    
——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而已。
    
读音二:hé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3、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故,gù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②事故,变故       
③旧交,老朋友
    
    
(2)形容词    
①旧有的,原来的    
②衰老    
    
(3)副词    
①故意,特意      
②过去,从前 
    
③仍然、仍旧  
    
④本来    
(4)连词,所以
 A.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     )
B.  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          (     ) 
C.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
D.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     )
E.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   (     )
F.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
G.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   (     )
H.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     )
I.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     )
J.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     )
   分析:故,gù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
    
②事故,变故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
    
——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③旧交,老朋友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你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
    
(2)形容词
    
①旧有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
    
——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②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3)副词
    
①故意,特意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多次前往问候,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
    
②过去,从前
    
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
    
——(项脊)轩的东面曾经做过厨房。
    
③仍然、仍旧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
    
④本来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
    
(4)连词,所以
    
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会更直。
4、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固,gù    
(1)名词,险要的地势    
(2)动词    
①巩固,安定
    
    
②坚守,安守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   
    
②坚固
        
③坚决,坚持        
(4)副词    
①表本来,原来    
②表确然,确实,实在    
③表让步,固然    
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B.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C.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E.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
F.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G.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H.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I.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分析: 
27.固,gù
    
(1)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2)动词
    
①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②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②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
    
——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
    
③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4)副词
    
①表本来,原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②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③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人固然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5、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顾,gù    
(1)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②看,视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③看望,拜访       
  ⑤照顾      
⑥顾虑,考虑
       
(2)连词    
①表转折,只,只是       
②表反问,反而,难道    
B.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C.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E.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F.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G.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H.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I.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分析: 
28.顾,gù
    
(1)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回头召来赵国的御史说。
    
②看,视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成名看到盛蟋蟀的笼子空了,就(觉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
    
③看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三次到我的草房之中看望我。
    
④关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子布、元表众人各自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
    
⑤照顾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多年来我供养你,你却一点也不肯把我照顾。
    
⑥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
    
(2)连词
    
①表转折,只,只是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我每当想到这些,常常痛彻骨髓,只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②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人如果要立下志向,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
6、在括号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
  归,guī    
(1)动词    
①女子出嫁 
    
②返回        
③归还  
    
④归属,归依   
    
⑤归到一处,汇聚   
A.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
B.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     )
C.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     )
D.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     )
E.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     )
F.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     )
G.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     )
H.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
I.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