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买卖点及其他

分类: 书房 |
成长股
一年内卖点以AB中的较低者为准:
2、当年净利润的50倍。
周期股:
前10年利润平均值作为当年净利润,合理估值=当年净利润x25pe
高估卖点:合理估值x1.1x1.5=卖出市值
低估买点:合理估值x0.7=买入市值
这里说的高杠杆企业,指有息负债超过总资产70%的企业。有息负债就是需要企业支付利息的债务,通常出现在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非流动负债科目。金融类公司通常还会有向央行借款、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等科目。
打七折的意思指对于高杠杆企业,要求三年后以10.5倍市盈率(简化为10倍)卖出就能赚100%时,才会考虑买入。打折的原因是高杠杆企业更脆弱,对于宏观经济及意外情况更加敏感,所以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作为补偿。
8、这种简化的估值法,同样需要首先确定三大前提:利润为真否?可持续否?维持当前盈利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否?(如果有资本投入,可考虑对净利润打折)这是理解企业的范畴。不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属于看不懂的企业,无法谈论估值,直接淘汰。
在确定了这三大前提后,老唐的简化估值法实际上是两段式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极简版本,即:
第一步,估算最近三年企业所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由于已经确定该企业利润为真,可持续,且持续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所以直接借用报表净利润近似替代自由现金流,即假设公司每年计提的折旧和摊销费用,足以支持企业维持当前盈利水平——再次强调,必须要确认企业能够满足三大前提才能使用如此替代法;
第二步,保守地将三年后的该企业视为等同于债券的资产。由于目前无风险收益率大致在4%~5%区间,对应市盈率20~25倍。
或者也可以看作假设永续增长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而要求回报率(折现率)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两倍(两倍设置参照格雷厄姆的研究成果“把AAA级债券的资本化比例提高一倍,可以适当抵销优质股票和债券之间存在的风险差异。”)
对于某些确定性稍微差点儿,或者净利润可能并非全部是自由现金流的企业,做粗略的折扣调整,按照15~20倍市盈率计算(实际是模拟了市盈率不变,但自由现金流数额降低)。
最终得出三年后合理估值为15~25倍市盈率区间——所谓合理估值,指假设市场认同该资产相当于一份债券的情况下给出的估值,或者假设该企业永续增长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同时要求回报率两倍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情况下给的估值。
这个合理估值的市盈率倍数,不区别行业特性或企业历史市盈率数据,它只受无风险收益率变动影响。不同的行业或企业,或许在自由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例关系上有不同,投资者需要做的是调整自由现金流估算值。
至于合理市盈率,别忘了All cash is equal,没有哪个行业赚到的金钱比其他行业低贱或者高贵,它们赚到的自由现金流,对投资者只有数量多少差异,没有质地优劣差异。
实质上,符合前述三大前提的企业,几乎确定长期价值高于债券,将其等价于债券估算合理估值,或者在债券的基础上折扣计算合理估值,具备一定的保守因素。
——也有极少的案例,企业自由现金流可以预期长期高于报表净利润,老唐会将三年后的合理估值对应市盈率从25倍上调至25~30倍区间,以体现该企业明显优于债券的特点。但这种情况需要非常谨慎。截止目前为止,老唐仅对茅台和腾讯两家公司实施过这种上调。
第三步,即便如此,也要考虑有估算错误的可能——投资者一定有机会犯错的,我保证——给自己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因此将两段估值折现加总后再给予50%左右折扣,确定为买入价格。
实战中,为简单起见,大概地以前段自由现金流数额抵扣后段折现导致的减少部分,直接以第三年未折现估值的50%做简易估算。这个买入价格,基本保证自己的估算即便出了偏差,也很难造成亏损。
这个简化估值法虽然没有使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但它和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同样具备如下特点:
都需要考虑三大前提,在确信目标企业符合三大前提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我们必须要坦率承认,大部分企业我们是无法估值的,无论对其计算出个什么数字,都是瞎蒙;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种估值法与其说是“估值公式”,不如说是一种选股原则,是将大部分企业拒绝在股票池之外的工具;
都使用了约8%~10%的要求回报(折现率)和约4%~5%的永续增长率假设。对于永续增长率难以确定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企业,实施排除。
都坚持长期的思考方式,忽略受到各种短期因素影响的股价波动,以至少三年的时间长度和资金占用时间,去看待企业内在价值的变化;
都认定自己会有估算错误,坚持安全边际要求,留下容错空间。
那么,估算出来以后,是不是就等待三年或更短时间内翻倍然后卖出呢?不是。别忘了,投资者应该用长期乃至永恒的视角看待投资。
买入后,老唐做的事情,就是每年(或有重大事件发生时)继续按照简化估值法对持有企业估值,然后与手边潜在的各种投资品种——不仅包括已持有企业、新涉及企业,也包括指数基金及债券、货基、理财等类现金资产——进行收益率比较。
如果无法看出某品种收益率明显更高,则持有不动;反之,则调换——若调换品种如果恰好是债券、货基、理财等类现金资产,看上去就像是日常我们所说的减仓卖出。
任何持股,只有一个结局,被其他更高收益率的投资对象替代。而替代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价格上涨导致的收益率下降后被替换,一种是有证据证明之前的估值有错误而导致被替换。就这么持续,直到永远。
至此,投资需要学习的两门课程“如何看待股价波动和如何估值”全部阐述完毕。
如果我们选择格雷厄姆所提供的两条道路——持有一篮子市值低于清算价值企业组合,或者持有一篮子投资回报率为无风险利率两倍以上的大型优质企业组合,以及以后者为基础延伸出的指数基金投资法,那么投资所需的知识储备到此已经足够。
老唐本人是强烈推荐投资者先从定时定额投资宽基指数基金开始,立足先赢,而后再根据自己的资金水平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更进一步,走巴菲特深入研究企业的道路。
如果准备走深入研究企业的道路,那么就还需要面对一个难题:如何看懂企业?这问题没有捷径,没有统一答案,如果有,那股市会是电脑模型的地盘,不会有我们的存身之地。
成长股的买入清单
买入的公司三年内会不会破产退市?
三年内的年净利润能不能维持与今年持平及以上水准?
三年内中国股市有没有可能走牛,导致它们某时达到25~30倍市盈率?
对应25~30倍市盈率价格与当前市值的差值,回报率是否高于你变成现金后买入银行理财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