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思维让房企回归本质

(2014-04-16 07:38:02)
标签:

互联网思维

房地产

房企

楼市

房产

分类: 谈房论市

   笔者按:由于2013年国内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企业收获颇丰,在2011年提及的“互联网思维”概念火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非新词汇,在各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似乎成了可化腐朽为神奇的“灵丹奇药”;似乎非互联网行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被注入了、运用了“互联网思维”。然,观“互联网思维”泛滥潮起,亦大有被泡沫化、被妖魔化之势。

http://s5/mw690/001Ut1Aizy6I8RWwxx284&690

 

 

   马年伊始,在坊间和房地产圈最热的话题,除了楼市崩盘和房价暴跌,便是“互联网思维”了。作为国内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是被其颠覆,还是利用自身优势捍卫领先的地位,一时成为业界深度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发一连串的疑问:用“互联网思维”建房真能使房价降降一半?“互联网思维”真的能颠覆房地产行业吗?房地产企业真的需要“互联网思维”吗?等等。对此,本文将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意在抛砖引玉。

 

    一、房企热议“互联网思维”究竟为何

   在谈“互联网思维”为何之前,需先探究“互联网”的本质为何?

   不可否认,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其不仅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并不过分,其已不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社会”。究其原因,就是互联网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等方面,与传统“工具”相比,拥有更好的体验、分享,更快的传递、沟通。互联网主要的属性是“共享,时效,互动”。换言之,即通过资源开放和共享,获得更多有效的资源信息。可以说,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的核心就是“互联”。而“社会网络化、市场细分化、产品个性化、服务体验化、传播加速化和信息对称化”正是互联网的显著特征。

   互联网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交易成本降低,让潜在用户的需求得到了释放,其个性化需求得到凸显。由此,有人说“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互联网思维是用户思维,其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追求其产品和服务是有机的生命体,是以数据为驱动的去中介、去中心化的运营思维模式。”对此有人称“就提供最优质的客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实力这两点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没有本质的不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仅是传统商业的思维换个渠道展现而已。”然,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商业,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用户。谁能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谁就占领了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故,“互联网思维”本质是“满足”。

   客观而言,尽管有人将“互联网思维”分化为“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但由中国本土制造出的“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大多都是在解释外延,而没有一个公认的内涵定义及标准答案。就此,有人称“互联网思维是个伪命题”,也有房地产业界大佬称“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个别企业在为自己贴金的一种说法。”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或只是在中国特有一个的“词汇”。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其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互联网作为一个行业,必有适其生存法则和思维模式。只不过,限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性特征和本质,其思维模式与传统企业思维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故,大可不必去力求定义“互联网思维”,而是应去理解“互联网思维”的要义和模式。

 

    二、房企是否需要注入“互联网思维”

   尽管“互联网思维”并非新概念,也非有准确的定义,但对“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影响和冲击,房企却是不可忽视的,也是不可不反思的。

   事实上,无论对“互联网思维”一词赞同与否,皆无法回避的我们的传统行业均被互联网渗透和改变的事实。而互联网对房地产业最直接的冲击,就是打破了其传统的营销模式,而“被迫”创新;对房地产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其传统的销售方式,而“被迫”转型;对房地产业最直接的颠覆,就是挑战了其传统的盈利模式,而“被迫”再造。

   探究“互联网思维”其组成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预先知道用户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从中提取出理念性的东西,再将这些理念进行商业包装成几近用户想要的产品。一言蔽之,即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进行深度挖掘,以满足用户为主导整合资源链。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威力就在于其能很好地让商业接近或回归本质。

   毋庸置疑,当前的房地产行业已迫切需要互联化,但并非就意味着所有房企均需要注入“互联网思维”。客观而言,不是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而是互联网行业在其发展中“捕捉”和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思维模式。或说是,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质,使得一些特定的“思维”模式得以集中性爆发和延伸,最终造就出与客观环境和行为方式相匹配的思维模式。

   反思“互联网思维”的侵入和冲击,房企应意识到:以感性主导的“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药”,也非是注入“互联网思维”就能化解消除自身的诟病。房企还需回归其行业和产品的本质。练好内功、夯实基础能力,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创造合理的产品规划、符合自身产品的定位和定价,把产品做到极致,为客户创造价值。如果舍本求末夸大“互联网思维”而放弃自身行业和产品的本质,其结果是将得不偿失。

   故此,房企的大佬、精英们与其陷入“互联网思维”定义的深究和追捧,不如全面系统的检视房地产自身的问题,改变、发展和创新已有的思维模式,最终形成“房地产新思维”模式。

 

   三、“互联网思维”能否颠覆房地产

   在各媒体纷纷上演“楼市崩盘论”、“房价暴跌论”的同时,用“互联网思维建房能使房价降降一半”的报道依旧刺激眼球。而此“互联网思维颠覆房地产说”源自小米董事长之言:“用互联网思维的‘小米模式’去盖房,房价跌一半。”

回看小米手机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与顾客互动。即通过建立论坛、微博等手段,让用户参与到小米的营销中来,使用户有了参与感觉得自己是主人(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同时,利用网络直销的方式直接锁定易于接受网络购物的年轻人,而大幅降低成本。因此,小米被当作“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产业的神话。若小米进军房地产行业,就能颠覆房地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房地产的根本是稀缺土地资源,试想用营销手段和用户需求,怎能把买地的价格或买房的价格降一半?!互联网只是通向实体经济的较短路径,却不能替代实体经济本身,更不能不能覆盖稀缺资源。诚然,在传统经营模式已不足以支撑房企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下,“小米模式”的确值得研究,也值得学习(当然,要学习的不仅是小米)。

   说到小米手机,不得不提及移动互联网。在“互联网思维”火了的背后,似乎“移动互联网”却被忽略了。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创新出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模式,且已经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经济行为方式,创造出了人类新的消费模式及企业的生产方式,从而为不同的企业提供一系列无限发展商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预计2015年将超10亿),其中手机(移动)网民达到5亿。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和WiFi的广泛铺设,其移动网民将呈现爆发趋势。而掌上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接入无处不在,使得移动互联网与人几乎“形影不离”,这无疑在规划、推动甚至是主导、重塑现实生活。可见,这场基于互联网冲击房地产的变革或刚刚开始。

   互联网对于房企的改变,目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运用互联网工具。但万科总裁郁亮先生称:“我们缺的不是工具,缺的是思维。我们需要用新的思维,来改造我们自己。”换言之,房企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学习“互联网思维”,而不是互联网形式。的确,互联网改变的是产品、服务和传播的服务通路,但并未改变商业的基本运行规律。虽说,当下“互联网思维”或不能颠覆房地产行业既有的盈利逻辑,但房地产业的角色定位在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在变,房企的确需要对互联网现象和运营模式进行思考。因为,“互联网思维”下的生产模式,正从规模生产向个性化产品的规模生产转变,其消费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功能性产品将被功能艺术性产品所代替,规模化产品被单件定制的产品所替代,市场向细分化、个性化演进。由于社会的变革,消费形态的改变,加之移动终端的兴起和主流客户群的需求个性化,房地产企业必须对市场、用户、产品、服务、价值链,甚至对整个房地产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应暂时放下对“互联网思维”的热衷,首先是做好企业自身应做到、做好的事情,而回归到企业本质上来。虽说“新互联网时代,思维制胜”,但无论房地产企业是何种思维,对于市场和消费者而言,其关心的依旧是产品的价格、品质和相关服务。故,只有在新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下,抓住了用户的核心需求,把产品、服务和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需求预期等,才是大思维,才是正思维。

 

注:本文为专业媒体特约稿,写于3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