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楼市无“鬼城”

(2013-08-16 07:46:02)
标签:

楼市

房价

鬼城

新型城镇化

gdp

分类: 谈房论市

    笔者按:自“鬼城”一词,出现在各媒体楼市新闻报道后,对其争论在中国楼市就一直没有消停过。然,世间本无“鬼”,楼市又何来“鬼城”之说?不否,楼市喧嚣下确是“鬼影重重”,但其非“鬼城”,乃是人出之“鬼意”。

http://s3/mw690/6856e546tx6BTi8arQu52&690

 

 

     超话地产说楼解字之:

    城,以盛民也。——《说文》。城,从土,从成,本义为“用土垒筑的城邑防卫性墙圈”。“城”有双重作用,既防御外侵,又防范民暴。现在释义,“城”为经济发展之结果。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

 

    2008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迪拜的繁荣出现空前危机,初见“鬼城”报道。2009年,国内各媒体开始频现“鬼城”一词。自此“鬼城”之说,便时不时出现在国内各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去年11月,国外某电视台报道了内蒙古“鬼城”鄂尔多斯。今年4月,国外某杂志记者又走访了国内所谓的“鬼城”,并将空荡的街景照片放到网站上,再次掀起国内对“鬼城”的热议。今年7月,又有国内媒体称盘点中国已存在12座“鬼城”。而近日,更有国家发改委某中心副主任称“现在不止鄂尔多斯,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鬼城’现象,即使北京和天津之间也有空城。一些城市的房地产项目空置率达40~60%,有些中西部城市的项目空置率更高达70~80%”。对此,有评论人称“全国各地唱空城,中国正式进入鬼城时代”。

 

    首先,看楼市“鬼城”何争

    可以预知,“鬼城”必将成为2013楼市年度热词之一。何为楼市“鬼城”?如何定义?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鬼城”是指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而在媒体报道中,凡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夜晚漆黑一片,都会被称为“鬼城”。其对“鬼城”作如此描述“日间,虽有精心设计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有豪华气派的购物中心和宽阔的林荫大道,可惜都空荡荡的。夜抵,城市被黑暗所包围。并不是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只是缺少繁华都市象征的灯火通明高楼大厦。”也有人对“鬼城”提出,城市建成以后三年之内,入住率和使用率只有30%以内的,称为“鬼城”。

    关于中国楼市“鬼城”的争论就一直没停过。每个被媒体、学者称为“鬼城”的城市,都不缺乏辩护者,每篇关于“鬼城”的报道,也均会引起争论。有官员称“鬼城的说法太离谱,纯属误读”;有媒体称“鬼城频出,违背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学者称“鬼城背后是债台高筑”;有专家称“鬼城隐含着城市破产的风险”;有业界人士称“降房价需要更多鬼城”;有评论人称“鬼城表明楼市购买力的严重透支”;有研究者称“鬼城是幸福的,因为有钱让它空置。鬼城是幸福的,这里没有嘈杂与拥堵”等。然,在“鬼城”之争的背后,难掩其“空心化”问题。

    君不见,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申请破产,乃是“产业与人口双空心化”之警兆,其万不可轻视。诚然,相对“鬼城”还有“鬼村”问题。笔者在2012年的《不可回避的楼市空心化》一文中,曾言:“目前,中国‘城市空心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打击是非常明显的。而‘农村空心化’亦不可忽视,因空巢后‘谁来种地’已成为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评点:财政之上有地王,“鬼城”之外有“鬼村”。相对楼市“鬼城”之争而言,农村的“鬼村”现象更应被关注。农村之所以变成“鬼村”,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现行人口政策的问题。“鬼村”之象,不容忽视,不可不察。

 

    其次,谈楼市“鬼城”何来

    说起“鬼城”,中国只有一座,其在丰都。而楼市“鬼城”之说,不乏夸张成分,也有“博取眼球”之嫌。若非说楼市有“鬼城”,也是先有了“鬼”而后有“鬼城”。而此“鬼”便隐藏在某些政绩观畸形的官员心中;在浮躁资本下追逐高回报的炒房者心中;在那些推高房价的既得利益集团心中…换言之,“鬼城”非鬼建,乃人为之。可遗憾的是,现在仍有一些地方政府,正在为所谓的发展经济规模和改善居住环境而人为“造城”。

    2010年,有媒体报道称“鄂尔多斯费时5年、耗资50亿、为100万人居住而打造的豪华新城康巴什,面积达3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有办公大厦、行政中心、政府建筑、博物馆、电影院和运动场,中产阶级式的复式公寓和别墅将成片的小区塞得满满当当。目前入住人口仅有不到3万”,并称其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佳展示品。辨析各地被称作“鬼城”,其共同特点就一个字——“空”。故,对于楼市之“鬼城”,应称其为“空城”更为贴切。换言之,中国楼市或有“睡城、梦城、弃城、荒城、黑城、伪城、僵城、闲置之城”,却无“鬼城”。

    当前,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空城现象。对于空城诞生的说法各异,有人说“限购导致百姓不能买房,让成片楼宇滞销空置”;也有人说“空城是伴随城镇化,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蔓延全国的”;还有人说“空城是官员们任性胡搞,重金打造的”;更有人说“空城是违反自然规律,资本强奸市场结果”。然,无论是何原因,其都是城市规划的失误。静观各城市主政者心血来潮的造城心思,却是大同小异。而当前的空城,有因“造城运动”盲目扩区而形成的;有因GDP政绩观、为拉动经济而形成的;有因地区偏远、配套缺欠,无人居住的保障房而形成的;有因城市产业退化和老化,人员流失而形成的,也有是已被购买无人居住的海景房、度假房等形成的。在这其中,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人为的强行加速城镇化进程的“造城运动”,是“空城”在全国蔓延的首要原因。换言之,西方城市多是商业中心,城随商走,城伴产业生。而中国城市则多是政府所在地,城随官走,城伴政绩生。

 

    评点:世上本无鬼,是人出鬼意。世间既无鬼,又何来“鬼城”!故,“鬼城”应称之“空城”。而“空城”是GDP政绩观惹的祸,是“土地财政”下的蛋,也是高房价下的畸形儿。古时诸葛亮险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军。当代“孔明”用“空城计”,换来官职连连升迁。然,一场游戏一场梦,一场梦醒一场空。

 

    最后,说楼市“空城”何解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空城”现象既已是不争事实,且有蔓延之势,就需防范于解决。

    为解“空城”之困,有人建议“空城”地区政府把房子送给穷人住;也有人建议应减免开发商的相关税费,激发开发商以价换量的意愿;还有人建议出台产业优惠政策,以吸纳人才密集的加工业入驻。然,笔者认为若解“空城”之困,须先解为官者执政理念的“空心化”问题。而执政理念的“空心化”导致了多地无“市”之城,沦为拉动GDP的手段、仕途升迁的捷径和城镇化的“应景之作”。

    笔者在今年的《关于新城镇化的三大思考》一文中,曾言:“基于‘肌肉记忆’效应,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从GDP崇拜转到城镇化率崇拜,认为盖更多的房子让城市容纳更多的人口就是‘城镇化’。其不想,如若产业没有跟上去,没有工业,没有商业,没有贸易,又如何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诚然,若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而一旦这个产业出现危机,资源枯竭,人走城空,财散债重,严重者会让该城市的经济崩溃,这无疑是一种灾难。近年来“空城”频出正是“产业空心化”、“人口空心化”提前预警,而这也正是造成底特律7月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给人们的最大警示。

    众所周知,“城”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之果,而非其因,怎可本末倒置。若本末倒置,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人为的强行加速城镇化进程,很容易沦为“造城运动”。如果没有工业化的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而人为的“造城”,不仅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很大浪费,也会导致一些“有城无市、有城无业、有城无人”的三无“空城”出现。我们说“产业旺,则人聚。而人聚,则城兴”。故,欲解“空城”之困,必先解决“产业空心化”和“人口空心化”之局。同时,调整现行土地法制,加快土地法制建设。否则,地方政府终将被举债造城、卖地求财的之困所累。

 

    评点:无规而化的“人为造城”已是城市永远的痛。故,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杜绝“人为造城”。而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核心是产业,内涵是一体,基础是市场,动力是需求,关键是资金,保障是制度,重点是改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楼市中虽无“鬼城”,却存“空城”。而“空城”作为政绩泡沫和伪城镇化的必然产物,绝不容忽视,其被空置的不仅是土地和房产,更有政府公信力被空置。诚然,解决“空城”现状绝非一蹴而就可成,若从根本上杜绝“新城”再沦为“空城”,其关键是摒弃GDP政绩观和土地财政。

 

 

注: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两种类型。一是,因“城”而“市”,即先有“城”后有“市”,其“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二是,因“市”而“城”,即先有“市”后有“城”,其“城”是由“市”的发展下而形成。而后者较多见,其本质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也可以说,“城”可理解为行政地域,即人口的集聚地;“市”可理解为商业,即商品交换的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