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名片——紫光园烤鸭
(2024-01-07 09:35:40)《北京的名片——紫光园烤鸭》
很多人不知道:紫光园烤鸭——是清宫御膳房菜单上正宗的菜品!
现在的紫光园,只有35年历史。2002年,“转制”,从国营转为私营,却拒绝“老字号”这个标签,绝不靠“老字号”的品牌发财!
1912年,民国初期,朝阳门外神路街有一家姓艾的饭铺,卖“炒疙瘩”面食,便宜好吃。我曾祖父是御医,曾祖母是怡亲王府的格格——和硕郡主。怡亲王府在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曾祖父经常去东岳庙集市行医,经常吃这家的炒疙瘩。老板跟曾祖父熟悉了,就请曾祖父给起个店名。因店铺“身在京城,紫气东来,百姓吃饱了,喜气洋洋”之意,便在木牌上写了《紫光园》名号。因生意兴旺,逛东岳庙的文人墨客就让老板加几个菜。可是,饭铺是小本经营没钱请厨师啊!老板发愁了。御膳房的马师傅一病不起被皇宫解聘了,流落街头,是我曾祖父碰到了,给他治愈了。他没有家,就住我家当个伙计给曾祖母做饭。我曾祖父就让马师傅去紫光园帮几天忙,并告诉马师傅:让老百姓尝尝皇帝吃的菜!艾老板穷啊,没有钱买贵的食材。所以,马师傅就到羊肉铺买一些牛羊下水、尾巴和牛头、羊头来加工。如,红烧牛尾、扒口条、芫爆散丹
、扒牛脸、羊头肉、羊蝎子……还有宫爆鸡丁、烤鸭(顺义养的白鸭子)。马师傅用伺候皇帝的厨艺给老百姓做吃得起的饭!马师傅把手艺传给了艾老板和小伙计。所以,紫光园的菜品是故宫御膳房正宗的厨艺传承!我爷爷是王玉林将军,参加收复外蒙古,出兵西伯利亚,北洋政府发表《出兵西伯利亚宣言》。后来,爷爷随韩复榘入主山东,就将曾祖父、曾祖母接到济南府,马师傅也就跟着去了。
紫光园老店,原店名叫向荣食堂,座落在朝阳区工人俱乐部斜对面。中国烹饪大师马志和、田振良、白殿魁、张德成、满书秀、李庆珍、艾兴有等人,一致认为大众化的炒疙瘩是群众的饭食,不能丢,虽本小利微,但有为老百姓服务的本色!张德成、李庆珍、艾兴有、邓秀敏、邓聪敏、李文俊、虎占海、李永祥、杨德隆、戴德明、安秀珍、赵淑珍、虎连增、马德隆、杨贵银、王彦等人严格地遵守大家制定的规章守则,一丝一毫都不敢偷工减料,而且,价格公道。所以,老百姓感叹地说,北京只有同仁堂和紫光园还保留着百年的老规矩啊!
1984年5月,《紫光园》董事长艾兴有秉承“源于民,惠于民”的初心,坚持“好吃不贵,便民实惠,传承百年”的理念一直坚持至今。
我撰写《满汉全席》共108道菜品,共计36000多品菜肴,我把紫光园烤鸭列入《满汉全席》菜单,因为,京城几乎所有的烤鸭我都品尝过,只有紫光园的烤鸭最受老百姓欢迎!《满汉全席》是国家饮食文化,代表着中国5000年的文明。烤鸭,是北京的名片。如果,让老百姓投票选出谁是“北京的名片”——一定是紫光园烤鸭,好吃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