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舞台上的“新英国”】

(2012-07-28 10:07:18)
标签:

杂谈

【奥运舞台上的“新英国”】
 2012伦敦奥运拉开大幕,试图驱散帝国沉重的背影,向世人展示一个从传统中重生的“新英国”。

  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时代在更新,英国却在陈旧,久远的历史沉重地压在身上,国家失去了特性,英国需要再次成为一个年轻的国度,不再固步自封,不再重述过去的伟大。

  奥运会是英国重塑国家形象的最好时机。

  这是伦敦在1908年和1948年之后,第三次主办奥运会,跨越一个世纪的光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也早已告别了属于冒险家的旧时代,摘下了“日不落帝国”的光环。

  虽然在外界看来,英国仍然是一副古板、傲慢、守旧的模样,英国人仍然敏感和不苟言笑,但英国从来没有告别潮流,英国人一边承受着后工业时代的转身之痛,一边带动着新的艺术文化风潮,在伦敦、在曼城、在利物浦,年轻人在莎士比亚和老建筑的夹缝中创造出了自己的时代,古老的帝国又搭上了时髦的列车。

  伦敦奥运试图传达这种传统到现代的演进,在现实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并不连贯,这十分类似于英国音乐的状况——不断吸取美国、欧洲乃至亚非音乐元素,加以融合创新,间断性地兴起令人愉悦的英伦风。

  诞生在利物浦的Beatles是战后英国最成功的“形象输出”,在那个迷惘的时代,Beatles朗朗上口的曲风、引领时尚的包装让他们席卷世界,虽然1970年乐队便解散,但影响力竟然延续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惜的是,我们的父辈无法同步领略到他们的魅力,他们在80年代初还只能对邓丽君痴迷。

  在Beatles之后,英国音乐的成功仍然得以延续,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短暂低迷之后,优秀的英式摇滚乐队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不少名字已经成为传奇,中国的年轻人最早在90年代的打口带里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从此发现了另一个世界。而在更早一点的时候,英国电影的007系列已经通过录像带不断翻录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近十多年来,代表英国形象的重任落到了球星贝克汉姆身上,伦敦奥运自然不能缺少他的身影,在他的身上,最好地展现了新英国的特点,既努力保持传统绅士的优雅一面,又很在意个性、时尚、开放性的表达,截然相反的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也并不突兀,这算是英国人的专长。

  主办奥运会是伦敦和英国重回世界文化中心的一次努力,和此前的奥运会相比,英国人着重于诉诸软实力,节俭办奥运,以巧破千斤,但效果还需要时间来评估,英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众口自然难调,据说,很多伦敦人见面聊天的主题,已经从议论天气变成了抱怨奥运。

  美国媒体很不厚道地嘲笑:英国人最喜欢的奥运项目就是抱怨。不过,没有关系,诞生了“憨豆先生”的国度有足够的自嘲精神,不管怎样,奥运会不也按时开始了吗。

  ■文/本报记者 李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