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富二代”要从教育“富一代”开始
(2013-09-12 09:15:17)分类: 教育随笔 |
“富二代”本身没有褒贬之分,只是说明这些孩子出生在富裕家庭,但是随着飙车、打人、无照驾驶、嫖娼、强奸等行为的不断出现,它几乎成了“恶少”的代名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富翁越来越多,用有钱人的话说“百万、千万不算富,亿元才起步。”富人多了“富二代”自然也就多了。
一些“富一代”在打拼创业中吃了很多苦头,出于补偿心理,他们不愿意让子女吃苦,于是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最终导致“富二代”们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性格,在他们的眼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可以为他们摆平,只要有钱,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富二代”的弱点较普通青少年要多,他们大多不懂得宽容和感恩,不知道尊重他人,过于自我、散漫和奢侈……由于这些孩子在溺爱中长大,他们往往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不完成学业,有的甚至无视法律,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为典型的代表莫过于“李天一”。她的父母虽不是中国首富,但是她的母亲绝对是中国最知名的母亲,是中国最不要脸最没有道德的母亲。有这样“神通广大”的母亲,孩子想不犯罪都难。他们的“败家子”之所以败家,是因为家里有个败家娘们;孩子之所以胡作非为,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爹妈的无所不能。
孩子生在富人家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某些“富一代”对“富二代”的教育方法上,这些父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成功者,但作为“家长”却是很失职的、失败的。“给钱”和“送进最好的学校”是这些父母们最常用的两种手段,殊不知,恰恰是这两种行为之间的矛盾性,最终导致两败俱伤,任何一种方法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因为“给钱”是父母不想孩子受苦,可以让他们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而“送名校”则是想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有知识有教养的栋梁之材。但是,从“富二代”的角度想,既然钱想要多少有多少,我还努力读书干嘛呢?读书是为了将来赚钱,但父母已经有足够的钱给我花了。所以,这种富裕的生活,自然就减弱了他们的奋斗欲望和学习动力,人生也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于是乎,在金钱中放纵自己就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富翁们以为给了钱就等于给了一切,一切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给孩子构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远比物质要来的重要。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事情,“富一代”每天忙于生意应酬等事情,无暇顾及子女,只好托给保姆照顾,而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联就只剩下了钱。
长此以往,“富二代”们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又没有知心朋友,开始变得飞扬跋扈、脾气暴躁、我行我素,越来越叛逆,甚至想要通过闯祸来引起父母和其他人的关注,结果每次出事父母都会花钱或者通过关系替他摆平,“富二代”们毫发无损地嚣张着,越来越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就算捅天大的娄子也会安然无恙……
这些“富二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缺失的,心灵是扭曲的,这都要归咎于父母的教育。中国的“富二代”是穷人在教育富人,即“富一代”是白手起家摆脱贫穷,但仍然没有摆脱“穷人思维”,“富二代”天生优越但“精神贫穷”。教育者都没有摆正心态,又怎能要求他们教育好下一代呢?
所以说,要拯救这些“富二代”,就要从对“富一代”的教育做起,只有“富一代”们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摆正了,才有可能不让“富二代”误入歧途。
作为
“富一代”们要教会子女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给其灌输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消费观,要帮助子女在人生态度、心理素质诸多方面筑牢“防火墙”,要让“富二代”打消“有钱能够摆平一切”、“钱无所不能”的念头。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培育高尚的品格。
一切的前提是,“富一代”要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