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随笔 |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孩子只知道苦学死学。学而不思,不会思考,不善于思考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孔子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知识不知道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观约取,标新立异。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
世间万物并非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就需要我们拿起思考的武器,静心分析,有所侧重的选取真正有用的、适合自己的东西来学。对于所学的东西,亦要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奥妙。
所以,家长既要让孩子会学习,又要使孩子善思考,因为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效果。只有勤学善思,不断地思考我们的工作,思考我们的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所学才能得以巩固,技能才能日益纯熟,人生才会充实有意义。
教会孩子思考,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但是,很多孩子不会思考,甚至有的孩子会说:“我爸爸妈妈他们也不会思考啊。”是啊,家长都不会思考,又怎么去引导孩子思考呢?
渴求知识,善于思考,这是人们开阔视野、建立良好知识背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前提。懒得学习、懒得动脑的人,不会有什么创造性。如果家长是这样的“懒”人,你对孩子说再多“要好好学习,多动脑子”的话,恐怕也无济于事。因为,在父母身上,他看不到知识的力量,也看不到开动脑筋的效果。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孩子都喜欢会思考的父亲。一个会思考的父亲是一个智慧的人,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难题,引导孩子也爱思考,让孩子更爱学习。
东子是一个喜爱思考的人,这种思考启迪了我的智慧,开启了我鲜活的思维。我所说的“鲜活思维”,其实就是创新思维,是不受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它是相对于传统性、常规性思维来说的。或者再通俗一点说,是由惯性思维走向跳跃性思维和逆向思维。
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只是由于被开发和培养的程度不同,一些人的鲜活的思维被泯灭了,而一些人则被很好地开发出来。所以,在引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要常思考,并且注意捕捉孩子鲜活的思维,保护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
女儿依依在我的启发下,经常迸发出让人意想不到的鲜活思维。她做纸飞机,最初也和常人一样折出普通的飞机来,但是玩着玩着,她就琢磨开来:能不能让飞机飞的时间长一点,慢一点落地呢?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孩子有了在飞机双翼上加“降落伞”的创意。经过几番实验,“降落伞”——一片小塑料纸,被成功系到飞机双翼上,并且经过调试,飞机终于可以缓缓降落,极大地延长了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依依做的笔筒更有创意。你要是看到她的笔筒,第一反应肯定不会想到那是笔筒,因为那是三个“印第安”小人。从打算做笔筒开始,依依就极力想让自己的笔筒与众不同,这种意识就值得肯定。在对着三个小纸筒发了一会呆之后,孩子开始动手。只见她一会画,一会剪,一会贴,忙活了一通后,三个小人就诞生了。只见它们有的穿着花裙子,有的戴着漂亮的折沿帽,还有一个胸前别着可爱的卡通胸饰,每一个都显得那么可爱。依依把三个小人并列放在书桌上,对我说,这是一家三口呢,它们要天天陪伴我。
我鼓励孩子考虑问题的时候,多采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提倡思考方向的多向性,思考问题时一定不要思维方式单一化,而要有新思维、新理念、新视角。
范姜国一能够如此快乐的成长,并且能取得品行、能力和学业的多赢,均有赖于孩子的鲜活思维,而这些鲜活思维的源泉是她有一个爱思考的父亲,由此我也赢得了女儿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