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晓男女之别

(2013-07-12 06:52:39)
分类: 教育随笔

“现在的男人怎么了,一个个柔柔弱弱,怎么都没男人味?”男人如此,男孩又如何呢?放眼望去,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越来越多的男孩软弱、脆弱、柔弱、不自信、不勇敢,爱使小性子、爱发脾气……

“阴柔之气上升,阳刚之气下降”的社会大环境,使男孩越来越奶油气,越来越女性化,而女孩却越来越男性化,于是,超、伪娘登堂入室。男性性格中固有的:坚韧、大胆、果断、豪爽、大度等优良品质正在日益丧失,而以超女李宇春为代表的中性女越来越多。

某种程度李宇春开了女孩男性化的先河,于是大街上招摇过市酷似男孩的女孩越来越多,于此同时,像郭敬明一样的“伪娘”火了,一些外在柔弱举手投足间女性化十足的男性多了起来……

一个人把自己看作是男性还是女性,心理学上称为性别角色在婴儿时期,宝宝便开始了对自己身体的探索,最早接触的他者是爸爸妈妈,在接受爸爸妈妈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发展自我认同,最先形成的概念是,然后逐渐形成对的认识。在认识的区别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性别。大约到3岁时,性别角色已经形成。儿童正确认识性别必须是在双性别的环境中、在孩子和不同性别成员的相互关系中、在孩子与异性的不断比较中,逐步发育并成熟起来。

有些孩子会由于在有缺陷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童年,或教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性角色偏差。比如,没有父亲或父亲长期不在家的幼儿,由于缺少男性榜样,会表现出女性化的爱好和行为。又比如有的孩子和异性父母即母和子或父和女的关系过于密切,在身心上对异性父母过分依恋,而不愿接受应有的性角色行为。此外,更常见的性角色偏差是由于父母愿意有一个不同性别的孩子,从小就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另一性别的孩子来教养。这类性角色偏差一旦形成和定型,要加以扭转将会十分困难。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性别偏差,就应该及早加以引导,改善孩子成长的环境条件。培养孩子与同性父母的亲密关系很重要。父亲应常常陪儿子玩,母亲也要有单独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如果家里缺乏同性父母的榜样引导作用。可引进亲戚、朋友或家庭教师来施加影响,多和同性成人在一起游戏或干有兴趣的活动,会使孩子受到感染并出现模仿行为的。此外,让男孩看一些男性英雄的书,给女孩讲一些仙女的故事,都将对他们的性角色矫治有所助益。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物极必反吗。家长对孩子的性角色行为过分敏感亦是不必要的比如不男孩从事艺术活动,逼迫他参加竞争性运动;阻拦女孩玩枪弄棍,只让她抱着洋娃娃过家家。现代研究显示,通常社会适应力良好的人,拥有高度两性特质。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单就男性或女性特质作特别的强调,其实更容易造成孩子某些能力与兴趣的偏重,甚至抹煞。

我对女儿依依性别角色的培养和引导,就是本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自然性就是她是个女孩,要保护她作为女孩的基本心理认同,同时培养她一些男孩应该具备的品质,既爱“红装”也要爱“武装”。所以,现在的依依已经是一个刚柔并济的姑娘了。

父母应及时鼓励适当的性角色行为。例如,对文弱的男孩,就对他爬山踢球这类体活动和勇敢行为进行表扬,经常称赞他是个好小伙子,希望他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尤其当他表现得像个男孩子时。这些鼓励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您可以奖给儿子一把冲锋枪,奖给女儿一个布娃娃。

对不当的性角色行为要反对。除了偶尔的表演性行为,对于自己孩子的不当性角色行为,即使不加反对,也应表现冷淡,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表现有误,父母对此没兴趣。成长环境可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别取向,因此家长必须关注。

一个人的性别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基本的是生理性别,此外还有心理性别、社会性别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只注意到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男的不就是男的,女的不就是女的,不然还能怎样?”还可以是其它的。当一个有着女性身体的人在心里认定了自己是男性的时候,“她”的大多数言行举止都可以表现出一个男人应有的样子。这时,“她”的心理、社会性别就都属于男性。周围人可能因此看不惯“她”,瞧不起“她”,父母甚至会打骂“她”。可这一切,除了增加“她”的痛苦和压力外,别无他用。
    报道,成都一个17岁男孩小晓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接受变性手术,该新闻的标题为穿裙子长大,女魔在他内心涌动。小晓是独苗,父母极宠爱他。经常给他穿裙子,还在他的左耳打了两个耳洞,让他戴上耳坠。一同长大的堂姐也常为小晓梳扎辫子。从小在女人堆里长大,孩子的习性都是女性化的。因为变性的想法遭到家人反对,孩子曾在寒冬腊月绝望地跳入锦江。
    患有性角色识别障碍的人意识到身心的分裂时,往往非常痛苦。他们中有的人会尝试做变性手术这种手术的费用相当高,而且当事人需要承担相当大的身体风险以及精神和社会压力。即使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变性人的社会认同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宽容,不至于在社会制度层面上对变性人出某些不公平的规定。不过,舆论可以杀人,偏见可以杀人,孤立也可以杀人所以,无论你家宝贝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请尊重他天生的性别,帮他规避这种种的风险。

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引导者,父母的作用在孩子的性别认识形成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使孩子顺利找到性别角色,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天地相交而生万物,男女交合而生子女,这样才有了世界。阴阳燮理,女之阴柔,男之阳刚是自然界生物的基本属性,违背自然,改变规律,角色错乱,只会自食其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