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随笔 |
在中国捆绑式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替代、灌输、训导。这种过度的保护,使家长因担心孩子安全或做不好而不敢放手,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他想做不想做的事情都得听家长的安排,家长说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所以,当孩子要做一件事时,很多家长不是鼓励,而是担忧的问:“你能行吗?”或者说“这事你做不来的,还是等长大再说吧。”其实,这样的语言很容易破坏掉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孩子兴致勃勃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做的,除了确保安全之外,就是对孩子放手,给他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独立、勇敢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我喜欢动物,爱看纪录片,中央电视台的纪录频道总能满足我的这一需求,很多镜头令我难以忘却,尤其是角马冒着生命危险迁徙的壮观场景。
每年8月初,成群结队的角马,分批越过马拉河进入东非地区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
遥望河对岸的青原,一些角马跃跃欲试,而此时河里集聚了大量的鳄鱼,正等着饱尝大餐。先期跳下去的几只角马,或是成了鳄鱼的盘中餐,或是因激流暗礁伤残致死,而侥幸到岸又成了狮子的猎物。
角马、鳄鱼和狮子都忙碌起来,汹涌的角马大军让鳄鱼和狮子,措手不及,除却少量年老弱小的角马被鳄鱼和狮子大快朵颐,大部队安然通过死亡地带,角马的冒险为其家族获得了新生。
冒险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面对生命中各个阶段不同挑战的勇气。只有相信自己,才会勇往直前。在生活中,一个敢于冒险的人,肯定是自信、自强的人,他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当然也清楚自己的不足,所以有信心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够走远,而一个拥有冒险精神和自信的人,却能走遍天涯海角。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不能仅仅就教导孩子你不能干这样,你不能干那样。而是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充满信心的去做一些事情,去发现一些事情。因为当孩子来到世界上的时候,他总是充满好奇心的,而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实际上是我们的成年人。我们应该让孩子走出房间、走出自己的家门,让他们到外面去发现一些新的事物、一些新的东西。
适当鼓励孩子冒险,这需要你在他尝试新事物时支持他,即使你明知道行不通,有时也要让孩子尝试一些,即便失败也可获得一些真实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赞赏孩子的尝试精神。
“冒险是成功的前提”这是美国西点军校的第八条军规,这条军规里特别强调“冒险精神增强你的勇气”“步出行列,成功的就是你”“不去冒险是最大的危险”“冒险是一种勇气”“冒险与机遇并存”。
冒险就是要放手去做
当然,鼓励冒险,但绝不等于提倡蛮干。对于成功者而言,冒风险的前提是明了胜算的大小。作出冒险的决策之前,不要问自己能够赢多少,而应该问自己输得起多少。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就盲目冒险,那人的胆量大,赌注下得越多,损失也就越大,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孩子从需要被照顾和保护,到自己独立生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父母的一定要克服“爱心”,不过多照顾和保护孩子,而是有意识给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做去想去努力,才能使孩子逐渐形成独立的观念,并以丰富的经验和坚强的意志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大胆放手,让孩子接受“冒险锻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身心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在困难面前,冷静地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人生的旅途上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挫折和苦难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因此,家长应该及早放开手脚,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冒险锻炼”,创造环境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让孩子更加坚强勇敢,沉着自信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