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重孩子的哭泣

(2013-04-12 09:47:07)
分类: 人生杂说

前几日,在去昆明讲学返程的航班上,飞机刚进入平稳飞行状态,空姐开始给大家发放饮品,这时耳畔传来孩子的啼哭声,呷了一口咖啡,我继续阅览机上读物,孩子的哭声渐大,寻声而望,见到过道对面前排一个年轻母亲怀里的幼儿。

“真闹心。”“是啊,咋起哭还没完了。”这是年轻母亲后面,也就是我的邻座,一对看似恋人的青年男女的对话。一路上,孩子时断时续地哭了几次,几乎每次这两人都要抱怨指责一番。飞机着落后,他们共同的感言是:“本来坐个飞机图个好心情,可让这孩子给闹腾的,以后可不能挨着带孩子的坐了。”

作为与青年男女相邻的东子,自然也一路伴着孩子的泣声而归,可我的心情与他们迥然不同。我没有抱怨,更没有指责,而是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这种理解不仅仅原于我比他们年长,或大度有心胸,更为主要的是,我也有孩子,也有过与年轻母亲类似的经历,所以还伴着几分同情。

那是女儿1岁半时,我们从西安经烟台、大连回吉林老家过年。先是从西安坐火车到山东烟台,而后从烟台转乘轮船到大连,再从大连复乘火车回吉林。由于孩子年幼,火车、轮船的一路颠簸,待到大连回吉林的路上时,孩子因高烧,一路不停地哭泣。当时我身边的旅客,也有类似飞机上那对青年男女般的抱怨,当然也有“过来人”安慰我们,甚至帮我们想办法。

我当时既为孩子的痛而焦急,又为影响邻座旅客而不安,于是一面哄孩子,一面向他人致歉。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愿意哭的,“哭”自然有哭的道理,于孩子而言,尤其是婴幼儿,哭是他们的一种语言,一种表达方式。可能是他们的身体有痛感,或者有某种欲求,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能用“哭”来替代。

飞机和火车上的这两件事,让我想起父亲常说的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没有做过父母的人可能不理解孩子的哭,更不能理解孩子哭泣父母的心情。

    那对青年男女的抱怨与指责,年轻母亲自然是句句入耳,可她能做什么,解释还是反击?解释可能徒劳,而反击会激化矛盾,所以她只有焦灼无奈地默默承受这一切。

通过这件事,让东子想到“宽容、理解、尊重”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种胸襟,一种无边大爱。

宽容他人,也就解放了自己。如果青年男女,换种心态对待孩子的哭泣,就不是这样的心情。

理解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如果青年男女,能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之苦,就会赢得他人,善待了自己。

尊重他人,也就认识了自己。如果青年男女知道,这个孩子也许就是曾经的自己,而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母亲,他们就会尊重孩子的哭泣。

尊重是为大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