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中 木 渎 古 镇
木渎古镇
木渎古镇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木渎古镇地处苏州城西,太湖之滨,背倚“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香溪、胥江二水穿镇而过,其依山而筑,傍水而居的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
木渎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
级国家旅游景区。
山塘古街
楹联:园林甲吴下
丘壑在胸中
蔡家桥
山塘街
虹桥
建于宋代,清道光年间重修。“虹桥晚照”为木渎十景之一。
西安桥
与东安桥遥遥相对,俗称姐妹桥。
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位于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
冯桂芬( 1809 - 1874
),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著名思想家、散文家。道光十二年( 1832
)乡试中举,为江苏巡抚林则徐赏识,视冯为“国士”。其时冯虽未出仕,却已名重大江南北。道光二十年( 1840
)高中庚子科一甲第二名进士( 榜眼
),授翰林院编修,因而邑人习惯将冯在木渎下塘街的故宅称为“榜眼府第”。
显志堂
烟开鳌背千寻碧
山束龙门万仞青
心系桑梓
通德高风
邀月招云
闲吟风月生奇想
坐对荷池会化机
以上为榜眼府第。
古松园
古松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宅第园林风格建筑,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得名。
沈寿故居
沈寿原名沈云芝,大名鼎鼎的“刺绣皇后”。
御码头
传说乾隆六次下江南六次都去了木渎。乾隆的御舟是经过运河转胥江再折入香溪的,并在御码头舍舟登岸入住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
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在此弃舟登岸,入园游历。因而当地习惯称虹饮山房为乾隆的民间行宫。纪晓岚、和珅、刘墉等大臣也都曾数次下榻于此。
怡泉亭
建于明崇祯二年。全花岗石结构,柱石粗狂,雕饰古拙。
有诗咏曰:遗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谁肯构,怡泉亭畔说怡泉。
舌尖上的木渎
千年古刹。始建于后唐时期( 约 935
年 ),1966 年(含)“艰辛探索”中被毁,现正在修复。
徐宅井亭
现为“西施豆腐花”小摊。“西施”未见,仅见“徐娘”。
路名及指示牌。
羡园街
永安桥
明弘治十一年傅潮所建。
有诗咏之:永安桥上祝长安,人自扬镳各往还。折柳应歌三叠曲,烟波浩渺忆乡关。
严家花园
江南名园。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前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几代主人努力,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
永福桥
观山连吴越
香溪蕴春秋
香溪桥
石家饭店
石家饭店遐迩闻名,它位于木渎古镇中市街
18 号,创始人石汉,创业于乾隆五十五年( 1790
),初名叙顺楼菜馆。该店善用太湖淡水鱼鲜烹调,历经数代,形成了以十大名菜为主的独特的菜肴体系,世有“石菜”之誉。民国十八年(
1929 ),更名为石家饭店。
于右任、李宗仁、李济深、沈钧儒、张治中、邵力子、叶楚伧、沙千里、史良,盖叫天、周信芳,张大千等社会名流都曾到石家饭店用餐。
“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 十七年(
1928 )十月五日邓尉看桂归次木渎酒后书赠 石家饭馆主人
于右任”
于右任( 1879 - 1964
),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
名满江南
肺腑之味
与饭店老板娘唠嗑,提醒她:房顶“石家饭店”招牌的“石”字掉了,名店,最好赶紧的挂上。
以上为石家饭店。
写于
2018.4.2 5
日“清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