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善 西 塘 古 镇
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明代建镇,界永安、迁善两乡,初名斜塘,后称西塘。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
9 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 8 个板块,24
座石桥将古镇的五块地区连接成一片,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至今保护完整。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分为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陪弄,122
条巷弄交横纵错,构建了古镇的整体框架。2000
多米的烟雨长廊是西塘古镇建筑最独特的标识,廊棚在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凳。
牌坊楹联一:嘉北平原有古风
江南泽国多高士
牌坊楹联二:商贾有德崇种福仁义
民情无澜尚知书达理
牌坊楹联三:古镇风光无限好
水乡人情倍觉亲
牌坊楹联四:西园长廊绕河寻吴根
塘东小街穿弄探越角
“吴根越角”
“胥塘胜迹”
西塘游客中心
西塘古镇景区主入口
西塘古镇为
AAAAA
级国家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以下为松庭街 ——
闲适的西塘老人。
塔湾街检票口
西塘古镇设有 12 个检票口,门票留取了指纹,当日门票可任意进出多次。
以下为塔湾街 ——
古戏台
某年西塘闹饥荒,民不聊生,一金姓押运粮食的小官路过此地,但见当地景象,于是动了恻隐之心把全车粮食全部分发给了百姓,百姓得以度过饥荒。朝庭弄明原委后,随封金为“护国粮王”。
为了纪念这位好粮官,当时百姓自发建起了“护国随粮王庙”以表怀念之情。因金在家排行老七,百姓也称此庙为“七老爷庙”。
塔湾街
烟雨长廊
西塘的雨廊多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
所谓雨廊,其实就是带顶的街,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宽 2 - 2.5
米,既可遮阳又可避雨。
春到西塘
烟雨长廊
春光明媚
园中画醉客 客醉画中园(回文)
醉经堂
“交游只在竹之间”
园景堪迎客 艺业爱醉人
醉园
醉园原是西塘望族王氏塔湾街宅院之偏厅,四进院落。
醉园的意思有三层:一是因“醉经堂”—— 醉读经书之意;二是园内景色醉人;三是沉醉于版画艺术。
烟雨长廊
桥联:上下影摇波底月
往来人度水中天
顾盼生姿
美女扎堆
送子来凤桥
位于小桐街东侧,建于明崇祯十年( 1637 ),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重修。三孔石板桥,宽约
10 米,桥顶有棚可以遮阳避雨,两侧有护栏和长条石凳。传说建造时,适有一鸟飞来,造桥人认为祥瑞,取名“送子来凤桥”,当地人也叫它“晴雨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桥中间的花墙将整座桥分为南北两边。南边是阶梯,寓意男子步步高升;北边是斜坡,适合古代女子三寸金莲迈小步,寓意持家稳当。所以至今仍流传着“凡新婚情侣过此桥,南则送子,北则来凤”的说法。
以下为塘东街(酒吧街)——
鱼行埭
锺介福药店
以上为塘东街(酒吧街)。
以下为烧香港北街——
圣堂在烧香港北,旧称庞公祠,因原祀巡按名庞尚鹏。初建于明代万历三年( 1575
),邑人姚绶作记。清康熙十三年( 1674
)沈志高重修,改供关帝像,俗称“圣堂”。清康熙五十年( 1711
)重修殿廊,改名静觉庵,但镇人仍称为“圣堂”。
每逢岁首,商贩多集于此,各色风味小吃,年画玩具,琳琅满目。居民扶老携幼,到圣堂祈福、吃点心或为孩童购买玩具,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圣堂现供奉着财神爷、观音娘娘、关帝像,既可按需祭拜、也可全部祭拜,基本可满足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福桥
五福桥位于烧香港,建于明正德年间,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是西塘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
单孔石板桥,桥长 14.0 米,桥孔跨度 7.5 米。
烧香港
位于烧香港南。倪宅前后共五进,前有廊棚,后有花园,正厅名为“承庆堂”。
倪天增( 1937 - 1992
),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因突发病情殉职。
烧香港
鲁家桥
以下为西街(西街分“上西街”和“下西街”)
——
计家弄
叶家弄
西园是西塘古镇最大的私家花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
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风景优美。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一株,高数丈,风来稷稷有声,故名。
环秀桥南桥堍
石皮弄
古镇在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存长短不一的弄
122 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 5 条,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弄名叫石皮弄。
石皮弄在西塘镇下西街,是东侧王家尊闻堂与西侧“种福堂”之间的过道,建于明末清初。据考证,弄内的石板路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下水道。因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
在西塘镇 122 条长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宽仅 1.0 米,弄口最窄处仅 0.8 米,全长
68 米,由 216 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弄面平整,下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高 6 - 10
米,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
种福堂(王宅)
种福堂位于石皮弄的东侧,是王家的宅第。据王家家谱记载:其世祖是宋代御营司都统制王渊。
“种福堂”的名称为教诲后人多行善积德,即所谓:种瓜得瓜,种福有福。
种福堂为江南民居的清代大宅式建筑,前后共有七个单元,总长 100
余米。站在街上看到的门面不是很气派,与边上的房屋几乎没有区别。
以上为西街。
嘉善县西塘镇人民政府
2001 年 4 月 7
日,为了展现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之美,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水乡古镇》特种邮票,全套 6 枚,其中的 6 - 6
就是“嘉善西塘”。
写于 2018.3.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