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州 南 浔 古 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太湖南岸。
南浔由原南林和浔溪两村组合而成,具有七千余年悠久历史。南浔镇建于南宋淳祐年间( 1252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 41 人,南浔镇京官 56
人,明清两代任全国各地州县官 57 人。南宋至民国,在全国有影响的南浔籍学者有 80
多人,故南浔有“诗书之乡”“镇志之乡”之美称。
牌坊楹联:
(一)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圜圚鳞次烟火万家江南名镇天下难寻
(二)莲莊荷香嘉业书声豪门大宅彰显西风东渐
頔塘故道老街桥影骑楼小巷犹存千年遗韵
南浔古镇为 AAAAA 级国家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南浔的“四象八牛”
即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的南浔富商,清光绪年间,出现在湖州南浔民间及江浙一带。
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事者: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曰“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两者,称之曰“牛”;一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过五百万两者,则称之曰“金狗”。
本文第一图南浔古镇牌坊下部有“四象”雕塑。
不止一次来过南浔古镇,这一回重游自古镇北面的百间楼起
——
百间楼
一条弯弯的河道两边全是带有廊檐的民居,全长 400
余米,这是明朝被罢黜的礼部尚书董份回乡后给女眷和仆人而建,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
百间楼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沿河民居建筑群,楼房为传统的黛瓦粉墙,既保持了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清代建筑遗韵。其依河立楼,顺河道蜿蜒迤逦,轻巧通透的劵洞门将整个百间楼串联成一条骑楼式长街。石桥河埠、廊檐山墙,与映在水中的倒影,连同隐约的渔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上人家的绮丽画卷。
董份( 1510 -
1595 ) ,字用均,一字体化,号浔阳山人、环子。明乌程( 今湖州 )南浔镇人。嘉靖十六年( 1537 )举人,二十年( 1541
)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纂修会典,转右春坊,右中元,管国子司业事。
百间楼建成后,家中丫鬟、妇人早晨洗脂粉的地方。
以上为百间楼。
长发桥
“藻耀高翔”
东吊桥
张静江旧宅
位于南浔镇东大街 108
号,系张静江之父张宝善( 南浔“四象”之一
)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而建。
张静江( 1877 - 1950 ),名人杰、增澄,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
张静江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张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
张静江旧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
可惜这次重游南浔,唯张静江旧宅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
张氏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頔塘故道双桥 ——
洪济桥
庞氏旧宅( 承朴堂 )
位于古镇东大街 66 - 78
号,是南浔“四象”之一庞云增于清同治年间始建的私宅,占地面积 3550 平方米。
庞宅坐南朝北,设计讲究,营造精良,可惜未对外开放。
位于东大街 38 号,系
jin 绍城祖父 jin
桐在清同治年间所建。 jin
家是南浔“八牛”之一。号称“小 jin 山”。
建筑坐南朝北,体量庞大,雕刻精美。其正厅高 9.5 米,是南浔私宅中最高的建筑。
jin
家人才辈出,系民国年间有名的艺术世家。
jin 绍城( 1878 - 1926
),又名 jin 城,字巩伯,号北楼,近代著名画家。
(关于本条文字说明的说明: 3 月 25 日至 28
日,有一个八〇后访问了北京,八〇后的中文姓氏恰巧与本条文字说明中的旧宅主人姓氏相同。3 月 25 日我重游南浔,26
日开始编辑本文文字。这一回编辑得艰苦!26 日、27 日、28 日、29
日,竟然折腾了老朽整整四天也无法将本条文字说明“保存到草稿箱”:费劲拔力地一遍遍地给本条说明码字,一遍遍地被彻底清除,硬是不让你保存!
天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我的自信尽失,直至 30
日上午方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回过味儿来了:踩红线了、犯了大忌了!
急中生智,想出一个馊主意:凡本条文字中有与八〇后中文姓氏相同者,一律使用拼音。如此这般,较劲了整整四天的本条评论立马爽爽快快地被恩准“保存到草稿箱”里了!——
谢天谢地!
不怪别人,怪只怪自个儿脑瓜不好使。
对本条文字说明给列位看官阅读带来的不便,我真诚地道一声抱歉:对不起!)
古戏台
頔塘故道双桥 —— 通津桥
“德润堂严”
泰安桥
“中国魅力名镇”牌坊
楹联(一):东南雄镇吴中都会流风惟斯纳物华天宝
江左豪门宅第连营遗韵独此融世代文人
楹联(二):三阁老二尚书阀阅门庭本是簪冠绳继
四乾象八坤牛崇堂梁栋源来丝贾信孚
楹联(三):风物长宜集名园瑰宅九州胜境
人文久远传翰墨藏书万代精华
东西交界坝桥
元末,张士诚建都平江(
苏州 )后,为便于在南浔驻军囤根,以运河通津桥为中心,建南浔城,于元至正十六年( 1356
)开工,次年落成。东西两桥均为平石桥:桥南为南浔镇区,桥北为南浔城区。
丝业会馆
位于南东街 90 - 91
号,是清末民初南浔丝业公会办公、议事之所。建于 1910 - 1912 年。
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 1065 - 1068
)的广惠宫,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殿内祀奉道教最高神“三清”神像,始称广惠宫。后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在此修粮仓,占广惠宫为行宫,俗称“张王庙”。
广惠宫历经沧桑,曾三毁三建。
广惠桥
位于南栅,东西向,跨南市河,因桥东堍有广惠宫而得名,俗称“张王庙桥”。
该桥始建年代失考。
现桥于清同治五年(
1866 )重修。桥长 23.0 米,宽 3.3 米,拱矢高 5.3 米。
“浔溪人家”
刘氏梯号(崇德堂),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梯青的居所,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是南浔古镇又一中西合璧建筑的杰作。因两幢西式楼房皆用红砖砌筑,故当地人俗称“红房子”。
南市河( 浔溪 )
“浙宁茶食
南北杂货”
古镇双桥
浔上人家景福长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位于西街,又称懿德堂,为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 1899 - 1906 )。
旧宅面临南市河( 浔溪
),坐西朝东,占地面积 3936.80方米。整座大宅五落四进,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组成,以其风格独特、结构恢弘、工艺精湛、中西合璧而著称。众多精美生动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从法国进口的玻璃雕(
蓝晶刻花玻璃 )堪称“四绝”,实至名归地号称“江南第一宅”。
张石铭( 1871 -
1928 ),名钧衡,字石铭,号适园主人。他不仅是中国早期从事外贸的儒商巨富,还是近代著名收藏家。
张氏旧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懿德堂
罗浮括苍神仙所宅
图书金石作述之林
以适其志
竹苞松茂
鹰石
后花园
西洋楼和西洋舞厅
此西洋楼系张石铭宴请文人名流、举办舞会之所,是南浔古镇又一处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
舞厅颇具西欧色彩,石膏天花顶,欧式水晶吊灯,西式壁炉以及乡村风景油画地砖,无不体现出欧洲十八世纪的建筑装饰风格。
广玉兰
幽长的备弄
以上为张石铭旧宅。
竹园桥
以下为小莲庄
——
小莲庄
又称“刘园”,是晚清光禄大夫、“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位于南栅万古桥西。
小莲庄占地面积 17399
平方米,其中荷花池 5267 平方米,建筑面积 3809
平方米,主要分外园和内园。外园以十亩荷池为中心,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群。
小莲庄始建于光绪十一年(
1885 ),后经刘家祖孙三代四十年经营,终于民国三年( 1924
)年建成。因慕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建湖州“莲花庄”之名而命名为“小莲庄”。
小莲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六月游小莲庄,可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胜景。
御赐牌坊
建于清宣统年间,一为“乐善好施”坊,一为“钦旌节孝”坊,系光绪、宣统两代皇帝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及女德节孝,多次颁旨特准旌表而建。
牌坊高 8.5 米,宽 5.6
米,呈门楼式,五楼四柱。雕刻精湛且丰富,有“状元及第”“文王求贤”“三星高照”“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等传说、戏曲题材,及龙、凤、麒麟、蝙蝠等吉祥图案,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刘氏家庙
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三年( 1888 - 1897 ),为祭祀先灵之所。
建筑面宽三间,纵深三进,前有照壁、旗杆座、牌坊、石狮子等,整体气势雄浑,构架雕饰华美,为近代典型宗庙建筑。
“门当”
“户对”
“承先睦族”九龙金匾
为宣统皇帝所赐。
以上为小莲庄。
刘氏家庙甬道
以下为嘉业堂藏书楼 ——
嘉业堂藏书楼
系刘镛之孙刘承干于
1920 年始建、1924 年建成。
嘉业堂藏书楼总体设计为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布局,寓肃穆的书楼于幽雅的园林之中,乃藏书楼的建筑特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嘉业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传统藏书楼兴建最晚、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结局最圆满的绝唱。
嘉业堂藏书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钦若嘉业”九龙金匾
藏书楼的二进正厅,上悬清宣统皇帝御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
“嘉业堂”“藏书楼”窗棂
“嘉业”栏杆
我这人挺能装,附庸文雅买了“嘉业堂”“藏书楼”书签,作为这次旅游纪念。书签材质据说分别是黑檀和黄花梨的。
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顺着荷叶形的莲池前往,可见太湖石堆垒的假山,形如十二生肖。池的左右有“浣碧”“障红”两亭,与池中孤岛上的“明瑟”亭构成鼎立之势。西南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啸石”,系南浔三大奇石之一。
以上为嘉业堂藏书楼。
南浔民国风情园
游人如过江之鲫。
求恕里
系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干于 1930
年所建别墅。
刘承干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没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他在上海储书之所名为“求恕斋”,南浔别墅称“求恕里”。
兴福桥
南浔商会旧址
位于南西街 79 号。建筑面积约 950
平方米,落成于 1926 年,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样。
南浔商会筹建于 1916
年,1921
年经农商部批准正式挂牌,成为南浔镇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核心组织,是商业资方公会联合办事之处。
外墙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标语犹在。
“辑里湖丝”
在机械缫丝尚未盛行时,辑里丝曾畅销国内外。
以上为南浔商会旧址。
“辑里人家”
基督教堂
建于 1927
年。
上海市虹口区有一条“南浔路”。
2001 年 4 月 7
日,为了展现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之美,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水乡古镇》特种邮票,全套 6 枚,其中的 6 - 4
就是“湖州南浔”。
写于
2018.4.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