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终于纳入摩根斯坦利资本公司旗下的新兴市场基准指数(入晟),市场为此期盼了4年。尽管此事的落实还有待明年,即A股的入晟要在明年5月份开始,8月份具体落实,但与入晟有关的蓝筹股行情其实从去年开始就已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至今没有例外。笔者在本周中虽然提醒投资者应谨防“见光死”,那种A股常有的“叶公好龙”现象,但就估值和市场氛围来说,长期的蓝筹行情远未结束,未来投资的重心仍会在这里。
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有了MSCI的指引,有没有入晟,其实A股的行情都已“在转型”,那种光靠想象力来支撑的股价,从2015年以来就越来越不受市场待见。有故事,还必须要讲实际逻辑,甚至还要有实效。价值投资说到底要靠蓝筹公司来实现。以笔者林鑫的理解,蓝筹公司除了绩优之外,还必须加上成长以及脚力矫健的时间。缺少前者,玩财技者常给一家公司人为地树立成长形象,但时间不会太长,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缺少后者,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大国企展示过的就是绩优形象,但大国企很多得“靠天吃饭”。另一方面,市场里的蓝筹公司,也并非只关MSCI之事,因为指数公司挑选成分股有一定的条件,囿于条件而漏掉好公司也是很多成分指数常有的事,这也是为何很多指数成分股每年都要进行调整的原因。至于市场将入晟当作增量资金的利好加以炒作,笔者觉得仍是短期心态在作祟,与这种资金推动型的上涨相比,价值型投资更侧重的,应该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几年来A股形成“二八”、“一九”风格转换的说法,目前依然有一定的市场,今年以来最常见的就是“一九”现象:即少量指标股的拉升和绝大多数股票的下跌。“赚了指数不赚钱”也正是从这种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不过,笔者觉得,只有市场到了好股票不问出处,即不管这家公司是属于“一二”还是“八九”的,只要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长久回报,就应受到追捧。市场只有进入到这个阶段,才能是个稳健和健康的市场。因此,所谓的“漂亮50”虽然值得提倡,但如果规模这么大的市场只能成就50家公司,那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眼下又有关于今年下半年投资方向可能转到成长股的判断,但中小盘股并非就是成长股,这个观念需要树立起来。不经过仔细研究分析,以板块联想方式跟风炒作股票,不少投资者的这种方式和习惯,需要尽快改变。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