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反弹到前期高位附近,又突然转头向下,尽管当天在30日均线处明显获得支撑,但自3月23日3264点回档以来,已形成了一个重心缓慢下移的小趋势。虽然暂时并未改变蓄势整理的形态,但毕竟指数目前处于3300点的重要关口,太久的纠缠,无疑将造成观望者越来越多的尴尬局面。
周四下跌,跟宏观数据公布有较大关系,2月CPI同比意外跌至0.8%,与上月2.5%比有点“断崖”的感觉;PPI继续上涨创新高,但环比增速在下降。光看表面数据,投资人不免要产生经济复苏是否难以为继的疑虑。但其实,统计局在解读数据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明白。一是翘尾因素,上年2月份翘尾因素为0,而1月份翘尾因素达1.5%,除掉这一因素,1月份CPI也就上涨1%,因此CPI数据只是温和回落;二是今年2月份是春节后的月份,不仅食品价格回落明显,旅游也变成淡季,其服务价格相应回落。因此,笔者觉得这个数据对市场的影响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市场不过借题发挥而已。
借的题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那种,两会期间话题庞杂,大市的趋势不明显,许多人干脆离场等待。随着观望者越来越多,成交量也就难以为继,短时间内市场就形成自我强化的过程。实际上,从市场近期的努力尝试来看,当传统蓝筹股有些力有不殆的时候,中小创也按图索骥活跃了一下气氛,保持住市场的人气,显然市场只是按照原有的节奏在运行,暂时还找不到加速向上或者大幅向下的理由。
而关于证券法修订的问题最近也成为市场的焦点,其中注册制的问题引起争议,新的说法是不提,等于说注册制将淡出A股市场,甚至有人认为如今的发行方式已是类注册制,因为每天都要安排几只新股发行。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首先,发行节奏快与注册制根本不能划等号,注册制实施更不表示每天就必须有大把新股要发行,发行人只是由此更加市场化而已;其次,不提也不等于注册制就一定要淡出A股市场,市场基础性的东西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笔者常说的是诚信和法治),不正可为注册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两大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一个是短期的,一个是长期的。笔者觉得,对短期因素可适当关注,但相信行情走势固有格局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倒是长期因素,事关市场的长远发展,更须倾注精力去研究。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