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大跌,A股强烈跟随;外围反弹,A股却无力跟随。这种跟跌不跟涨的现象几年前是A股的一种习惯,如今是否要“噩梦”重温,我们不能依据这两个交易日就武断地下结论。毕竟,从时间窗口看,中秋、国庆“双节”联袂而至,使得9月份的交易显得有些零零散散,“节日效应”导致的心理波动,让市场避险情绪有逐渐抬升的势头,因而外围股市的暴跌,让避险心态者有可能作出提前反应,而离场后节前没再做返场打算,于是,暂时形成了跟跌不跟涨现象。
在这个节骨眼上,判断行情就此一蹶不振,或者认为行情将重新上涨且不会再下跌也不免过于武断。其实,自从A股开年熔断以来,行情一直就维持这种波澜不惊的局面,似跌又涨,该涨还跌,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尽管总体而言重心不断上移,但短线机会很难把握。这种“慢牛”波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倒是介入相对稳健的蓝筹股,赚取打新“附加值”,成为稳健获利的途径,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典型案例。
放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行情的涨涨跌跌,投资者也就没必要大惊小怪,大喜大悲更无必要。大的趋势而言,可以认为慢牛行情仍将持续,但小的波动,却因应节日效应而发生变化。尽管中秋节过后,离国庆长假还有10个交易日的时间,但笔者林鑫认为,这10个交易日的表现极为关键。在基本面不发生太大波动的情况下,如果中秋后两市继续目前的慢牛行情并创出反弹新高,沪指站到年线之上,赚钱效应在长假期间的扩散,就有可能成就节后的加速行情;如果节前依然是这种进三退二格局,则赚钱效应不彰,行情能否加速就需要等待别的契机来撬动。
就短线机会而言,目前市场仍存在此前概念炒作的影子,就是按政策面、消息面变化而让相应的板块轮流上台表演。尽管目前不少信息可以提前分析得到,但能否真的形成板块效应也无法一概而论,交易者的难处在这种市道中也就有所放大。而长线机会则仍在于超级成长股或者高股息率的绩优股中,这种个股需要投资人长期跟踪并忽略短线行情的波动,在目前市况中除非买入之后不再观看,以信心和勇气作伴,否则容易在窄幅的波动中对着时盈时亏的账户产生烦躁心理。总体而言,目前仍不是全仓博弈的阶段。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