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概念在A股里的兴起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一概念的行情“牛得很有道理”的道理也是不言自明:当前环境保护的急迫要求,足以让人侧目;而产业政策的倾斜,逻辑也极为清晰。不过,本周财政部公布的行业骗补现象,不免让热衷于炒作概念的投资者在享受这一行业前景盛宴中,有如突然吃到了一嘴的苍蝇。而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板块走势也因这一“绯闻”而陷入较长时间的沉寂。
幼稚产业的保护和扶持,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惯例”之一,尽管历来在产业的选择上需要煞费苦心,且在保护和扶持的边界和程度的把握上难度不小,但也是不能不做的一件大事。多年来我们科技进步神速,靠的正是产业政策的“指针”。
新能源汽车亦如此。据媒体报道,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截至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销售约44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从数据可以看出扶持效果极大,骗补现象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10亿:334亿)。
本周新能源汽车概念在这一消息明朗之后,行情有所分化但整体概念股显露了再度崛起的苗头,也正是对这一消息明朗之后的正面回应。两家名列五大典型案例之中的上市公司中,参股48%深圳五洲龙汽车的京威股份停牌核查,金龙汽车则公告公司业绩将大受打击而几近跌停,没有涉案的新能源汽车概念如江淮汽车、亚星客车等则走势强劲,显示了股市投资中的非系统性风险的问题。
其实,骗补现象并非今日才有,早年的家电以旧换新,家电、汽车下乡等刺激经济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生过骗补案例,这也是上述所说的保护和扶持边界和程度难以把握的原因,过度且执行不严,就会引发这一恶劣行为,严重的还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因此,及时整肃,让行业重新回到发展正轨,无论如何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大利好,吃苍蝇的感觉经过理性分析之后可以得到消除。
投资过程中,对行业前景的推崇很重要,但也不能不对公司进行仔细甄别。跟着概念起舞尽管确实可以“赚快钱”,但稳妥且长久的做法则是听其言之外还要观其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