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察:政策博弈
(2016-01-23 08:51:44)
在连续三周出现较大实体阴线之后,本周沪指终于收出长上影的小阳线。以周线看,属于企稳但反弹无力形态,节前走势依然可上可下。不过,笔者倾向于1月份的月线跌幅,已经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接下来的反弹,因春节长假临近,估计也不会有多大的力度,除非政策上能有出乎意料的呵护,否则若能站稳短期均线以图来年,就已经可以显示市场主力对未来有“雄心”了。
周五有关于养老金入市的消息,市场也有所反弹,但用前者解释后者实在牵强。弱市中市场其实并不一定欢迎这种只能赢不能输且可能需要保驾护航的资金入场的,近段有人将市场下跌解释为给养老金入市腾出空间,就是出于这样的逻辑。尽管这样的逻辑经不起推敲,却还是有人宁可信其有的。
股市本是多方博弈的舞台,监管层、上市公司、投资者之间,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都互为博弈对手。A股最常见的则是市场和监管层政策之间的博弈,因为至今为止,“政策市”并未从这个市场中远去。元旦前行情尽管不在强势但也不算太弱,而节后走势风云突变,大部分原因正是来自于政策的压力。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消息面上一是证监会发布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相关规则,要启动新股发行;二是深交所表示计划新的一年将恢复主板IPO,这都显示了在遗留的28家IPO公司年前一口气发完之后,监管层信心大增,准备在新的一年里大展新股融资手脚的气魄。加上新年开始实施熔断机制,传闻注册制很快实施,大多投资者措手不及,只能落荒而逃,从而形成踩踏事件。即使这些因素随后逐步被消除,但市场信心大伤之下,恢复起来显得极为吃力,更何况监管层近期仍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说法引人犹疑。
其实,在一个估值体系并未有效建立起来且监管层仍强而有力的市场里,投资者主要考量的是政策面的动向,一旦觉得政策面并不友好,纷纷离场而导致价格的过度下跌也并不奇怪。如今,监管层的IPO急迫心态被市场所“看穿”,若不能加以“节制”将难以化解市场的短期弱势,即使用市值配售的方法绑定新股爱好者,对稳住市场也不一定有效。而如果这个时候又开始表态“市场化”的意思,估计关于越位和缺位时机的错位,又将让投资者不免难以自处。
林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