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鑫ET
鑫ET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34
  • 关注人气: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高送转问题

(2015-12-19 08:58:21)

  岁末年初,上市公司年度业绩基本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掘金业绩股以便获得超额收益也就成了市场较为认可的“题材”。按照往年经验,结合三季度业绩状况,搜索出具备高分红特别是高送转的公司,当然也是投资者这个季节乐最此不疲的必备功课之一。不过,本周四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却在市场如醉如痴的节骨眼上,向投资者提示了高送转的风险。

  如今的高送转炒作与以往不太一样:一是上市公司高送转的信息披露相对透明一些,尽管还有不少股价呈现“先上车再买票”(股价涨得大家瞠目结舌之后才预告高送转预案,让人怀疑信息已泄密在先)的现象,但毕竟有了预告,市场也就不至于只能一路猜测,等到年报才恍然大悟,甚至是成了股价“见光死”的接盘客;二是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越来越慷慨,以前10送10已经“封顶”,后来10送转20让人诧异,现在10送转30也稀疏平常,就趋势而言将直逼成熟市场动辄大比例的拆细(如腾讯去年1拆5),而大家对此也渐渐适应;三是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具有传染性,你推我也推,最后没法“物以稀为贵”,市场最终只能回归到理性选择的道路上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交易所的提示风险属于多此一举,投资者教育中心对这种炒作的“四季歌”多加提醒更是责无旁贷。不过,监管者更重要的倒是应该关注股价异动与高送转之间的关联,像今年不少公司被函告要求解释其业绩不妙却仍推高送转的用意就是良好的开端。

  更进一步,则分红制度的改革亟需深化下去,这对改变市场固有不良炒作习惯大有裨益。A股历来不重视分红回报股东,与上市公司以往形成的观念有关,与监管层的监管制度有关,与市场过度投机有关。股价估值过高,分红又是杯水车薪,加上征税、除权,不免变成鸡肋,而高送转让股价大幅降低,大家再把股价炒上去赚取差价,那感觉就是直截了当。因此,只有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分红公司,比如这几年一些大盘股的分红已可超越银行利息、股价还能相对稳定,且不会动辄向市场圈钱,理性的资金才会逐渐被吸引到这里来,从而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如若高分红总是抵不上银行利息,股价又常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困扰而高低难断,投资者也就只能继续在题材性的高送转中“乐不思蜀”。这一方面将继续影响上市公司的分红偏好,另一方面也让交易所的好心提醒被当“耳边风”。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