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鑫ET
鑫ET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34
  • 关注人气: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风“举牌概念”不可取

(2015-12-22 08:39:53)

  万宝事件尚未尘埃落定,但二级市场却已燃起了近期少有的激情,A股的投资逻辑看来还是脱离不了原有的轨道,任何事件的演绎,最终都会落实到了相关板块和个股的跟风上。

  关于这一事件在上个周末所引发的各种讨论,让一般投资者不免要眼花缭乱起来,其中的是非曲折,还夹杂了带着倾向性的各种情绪,越了解越让人感觉迷糊。其实,不管如何自圆其说的分析,如何自称熟知的内幕,在通过互联网的迅速传播中,为吸睛而夸张总是夹杂于其中的调料,看多了也就更加令人狐疑不定。作为局外人,评论其实都是隔了一层皮,如果我们从原理上去观察,也许事情反而显得简单多了。

  就股权原理上看,任何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收集)公司股票,因此只要时机合适,股权之争应该常会发生,但目前A股对于控股权的争夺,只能算是零星发生,一方面是大量国企持股比例高企,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更热衷于自己直接上市而不是借壳。其实,对于股权分散的公司而言,一旦股价过低,就有可能会出现公司控制权旁落的风险。这算是对公司管理层的市场监督,公司一旦经营不好,就有可能位置不保。

  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热衷于市值管理,也应该有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产业资本在熊市阶段常常抛出增持和回购计划,也可以说是管理层出于自保的目的。

  万宝事件从股市角度说,属于正常现象,因此笔者觉得一开始就将宝能贴上万科门外的“野蛮人”之类的标签,不免带上太多的感情色彩,即使这是借用的外来词。毕竟,有备而来的宝能,其目标不是要拆万科公司的招牌,而是要获得控制权之后让公司更好地发展(当然这是主观意图,是不是更好,现在谁都不得而知)。至于王石的“不欢迎”,其实也只是表达自己的态度,这话有用无用,需要市场说了算。而双方是你死我活,还是最后相互妥协,尽管还是未知之数,但常理而言,只要不是纯为斗气,双方通过“斗智斗勇”之后,最后终能“达成共识”。

  只是事件的延伸有点出乎笔者意料,周一市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蓝筹股“举牌概念”,应验了笔者所说的A股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制造题材的断语。尽管本栏之前反复强调投资者应转向二线蓝筹的观点,但没想到市场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转换。因此,如果这种炒作的热度接下来不减,则建议投资者还是小心为好。

  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