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察:年线与慢牛
(2015-11-14 08:50:31)
沪指年线在上周五被突破,但本周指数在年线之上画了一条横线之后,周五收笔一不小心拖了条小尾巴,重新下穿年线。“年线被收复,也并不意味着行情从此一马平川,沪指已面临今年7~8月整理的箱体密集成交区压力,因此展开强力振荡应是下周的主题”(见上周本专栏),果然。
依照A股“政策市”特点推断,尽管重启IPO对股市来说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特大利空,但在行情从低迷状态回转并运行了一段时间,创小股又开始活蹦乱跳之际,监管层于上周末宣布重启IPO,步骤依然是先解决遗留问题,然后在真正重启新的IPO,这多少有点给市场浇盆冷水的意味。那些认为A股将再度重演去年11月份慢牛行情的投资者,也在此后患上“失语症”,或者微弱的声音被淹没在“调整”的声浪中。
其实,在这个密集成交区,如果没有强劲的外力推动,以市场自身的力量运行,行情的来回振荡应是预料中的事情。也只有经过充分的拉锯,强压被消化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后市指数向上也更具有“牛市”的意义。就眼下而言,政策做多的意味较浓,但“慢牛”的希望也可谓“前所未有”,毕竟今年的A股经历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动荡,作为管理者,不管会否“心有余悸”从而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力,但那种忽上忽下的行情,对各方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确是一种共识。因此,要让未来牛市脚步扎实,就必须不急不躁,而不是定下个目标就不择手段,鲁莽行事。
本栏一直认为,股市是最市场化的市场,健康发展需要的是监管层维护好“三公原则”,而不是将让指数的涨跌作为监管目标。这种话看起来像是废话,因为这是任何股票市场立市的基本原则,但其实对A股来说却是极具针对性的药方。回顾20多年的A股历史,这个基本的原则总是难以达到,原因在于监管层总处在越位或者缺位的边缘。行情的兴衰,常常是在政策的指挥棒下运行,而为了短期目标而损失这一原则的事情,时有发生。
所谓还原股市本色,需要市场各方一起努力,但当前从严治市、整肃股市里各种歪风,或许表露的正是监管层的本色动向,只是廓清市场需要的是持续力而不是一阵风。A股要走慢牛,也许还需要监管层付出一系列努力之后,才能渐成现实。因此,市场短期以振荡相配合,倒也十分默契,只是投资者需要调整好心态应对。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