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预期大盘节前可能的强势调整,经过周三的中阳线之后,不免显得是谨慎有余了。周三指标股的集体走强,让上证指数又迅速回到前期高位附近,而其中预演沪港通行情的意味甚浓。此前,我们之所以对行情大跌持明确的乐观态度,凭借的正是这一事件将推动A股绩优股走好的预期。不管未来行情是否再次具有是叶公好龙性质(见光死),但只要沪港通一天没有落地,市场就肯定存在这样的“念想”(概念),深跌也就没那么容易。
周三市场如此表现,打新族再次被新股“诱骗”的故事毫无疑问再次拉开序幕:中小投资者资金有限,为了申购新股,只得在股票和现金的腾挪中兼顾市值要求和现金交款要求。这几批新股申购下来,中它一两个签的,还算没有白忙;若是一个签也没捞着,那就真是悲催得不能再悲催了。
如果一直跟踪本栏,并且敢于相信并采纳我们推崇的“打新战术”建议(先行减仓,趁大家筹集资金卖出股票时逢低介入心水股而不是参与申购),则不仅不悲催,还可能有不错的斩获。其实,这种貌似可以提高中签率的市值配售“新政”,用集中发行的方式,苦的只是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你资金不足,也就只能放弃不少“市值”,资金充足者正可以提高中签率了。而另一方面,阴险的主力还可以觑准这个机会,趁着大家筹资打新,资金正被死死地冻结住的时候,就拉升股票。让那些正盼着中签的申购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二级市场的突然热闹,除了幻想或者祈祷自己的配号能中那么一个,没别的办法。
新股发行“新政”出来之初,笔者本来希望上述的这种过程只是自己的臆想,没想到很快就成了市场的真人真事秀。而这一次,表现得更加赤裸裸,天量暴跌的吓唬,市场反弹的无力,国庆长假的来临,让更多的投资者选择了出局申购新股或观望,结果,大家还在热情地申购的时候,指数就已经迅速复位,而不是上几次那样要等到资金解冻的回流,申购者为此付出的成本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指数节前创新高没有悬念,但过快的上涨会否引起另一种想法——减仓规避长假资金的出局,从而让行情持续力不强?投资者需要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