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可入市”何止10万亿
(2014-07-29 14:06:01)
标签:
股票 |
周一上证指数创出了今年以来单日第二大涨幅(涨2.41%,仅次于3月21日的涨2.72%),但成交金额则是年内的第一,强势则为年内所仅见,周一连过年内两大高位:4月10日的2134点和2月20日的2177点,收在年内最高点2177点处。
如此强劲的走势,仿佛在一夜之间产生。市场上关于涨升的N大利好的落力收集也备受投资者关注,不过本栏对此依然是“言者不知知者不言”的态度,因为“理由”永远都是阐释性的,实际总是似是而非。比如有一条说“有报告说10万亿资金(理财产品)可入市”,以目前两市只有24万多亿元的总市值,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如果未来新股发行没有怎么加速,那不等于A股要上涨个50%左右?
笔者没有找到所说的“报告”,但从“可入市”字眼就觉得牵强成分更多,即属于我们常说的“良好愿望”。实际上,对于越来越多资金变成理财产品的忠实粉丝这个问题,本栏之前也分析过,并将之当作股市上涨最大的潜在援军,认为只要股市走牛,这些资金的转向将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否能达到10万亿?则是个谜,毕竟资金的偏好是多元的,有人对于“高风险高收益”不一定会感兴趣,一切以稳健为上策。其实,以笔者看法,倒觉得“可入市”资金还可以远远高于这个数额,关键在于,这些资金将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以何种方式入市,最重要的是,从目前算起,这个时间跨度要多长。
要吸引场外资金,股市的赚钱效应当是第一位的,这在A股尤为明显。估值虽重要,但市场的趋势在A股显得更加重要。只要A股行情能渐渐走出困境,资金的源源入市,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而到了行情疯狂阶段,“可入市”资金又何止10万亿?那时候如果市场格局未改,监管层又将转过来头疼“全民炒股”的问题了。
A股主板从弃儿状态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似乎有点快。这一方面显示了场外资金的充裕,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交易制度上的新变化。在可以杠杆化的今天(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未来还有个股期权),趋势性行情一旦确立,助涨助跌效应就将得到充分体现。所以,虽然追高不应提倡,但已到了观察好股票入市时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