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有题材化倾向
(2014-07-24 10:01:05)
标签:
股票 |
周三上证指数尝试攻击年线位置,却受到创业板单边下跌面临破位的牵制,最终无功而返。不过,沪市成交量却成为月内第三度单日越过千亿的交易日。后市沪指能否有效替代创业板指在行情中担当领头羊角色,值得期待。
就近期的行情演绎来看,以往的深强沪弱现象正逐步被沪强深弱所代替。理由可以随手捡几个:一、在去年以来这波“以小为美”的行情中,以中小盘股为主的深圳市场占尽了先机,受到各路资金的“结构性”追捧,目前的风水轮流转正是股谚“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在起作用,过高的估值让深市的再涨难以为继,资金正往估值洼地流;二、沪市改变发展策略,在IPO上不甘人后,不再提“大力发展蓝筹市场”的口号,“国际板”也已偃旗息鼓,而换之以实用的争夺新兴产业小盘股资源。新股的到来,无疑为市场注入活水,深市有的,沪市也有了;沪市有的,深市却不一定有呢。三、沪港通有逐步演变成一个“大题材”的趋势。上周五证监会透露,沪港通配套政策文件和业务规则已基本制定完成,将于近期陆续发布实施。市场对此做出积极反应,毕竟现在的AH指数较低,短期出现“削峰填谷”当属正常,因而不少蓝筹股开始“未雨绸缪”,沪市走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市场可能还是担忧资金后继的问题,因为沪市大盘股一旦走强,依靠A股目前的存量资金确实走不了多远。不过,还是那句话,赚钱效应将改变这一切,只要这一效应出现,场外资金就有可能从四面八方流进来,最终万涓成河,让长期低迷的A股出现一波“价值回归”行情。如此,则创业板即使失去了原有的气势,并不得不分流出一些资金,但该板块也正可以趁机将泡沫挤掉,对A股的整体行情反而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