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公司如何“导演”股市投机

(2014-07-18 10:21:25)

  我们常提到,在A股市场上股价的同向波动率高冠全球,一波行情下来,整体的个股几乎可用“齐涨共跌”来形容,不过,那指的是一波行情的总体结果。这两年似乎已有所改变,但所谓的结构性行情仍是在某个大的板块里“齐涨共跌”。这两年的行情,几乎是在创业板为首的中小盘股中展开的,而期间,大盘股也不时有脉冲行情出现,以板块的形式齐涨共跌。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远非“千人一面”,虽然在A股同类公司的经营常有同质化的倾向,甚至会因市场热点的转换而影响到上市公司重组的方向,但至少每个公司在股价的表现上具有与众不同的“股性”,如有的经常大起大落,有的总在稳健推进,有的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短期内看起来可能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但热热闹闹终于散场的时候,结果可能却大同小异——依据概念支撑的股价表现,最终会归于沉寂,呈大巫见小巫状。

  以本栏的观察,在A股,真正甘于寂寞的上市公司实是凤毛麟角,在“投机性”地拿捏业绩数据之外,许多上市公司还总是“勇立潮头”:只要市场上热炒什么概念,就可以往那个方向靠拢。当市场流行科技股的时候,那些叫做“XX高科”、“XX科技”的公司就会雨后春笋;当房地产和资源类的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证券市场里面染指这两大行业的公司就会多不胜数;新兴行业开始吃香,上市公司又开始寻找新项目……不少公司邯郸学步之后,最终果然连如何走路都不会,主营究竟在哪里,几乎“无迹可寻”。

  笔者觉得,上市公司通过重组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本应鼓励,但如果最后重组成与原来的公司风马牛不相及,则应能免则免,总觉得这有给原来的拥有者玩烂了再卖壳的嫌疑。重组更多地应该以同行业并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的方式展开,而不是天马行空式跟着潮流走。也只有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最拿手的主营之上,上市公司才具有较为明晰的前景,除非公司从事的主营已为社会所淘汰。

  当然,A股投机风难以遏制,并非全是上市公司的责任,只是“基石”的稳定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也就难辞其咎。A股的成熟,需要包括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在内的各方一起付出努力。(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