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亟需“徙木立信”提信心

(2014-05-21 10:33:39)
标签:

股票

    “救市”对A股市场而言,已是个司空见惯的用语。不过对监管层来说,这仍是个敏感词,因此,近期所有的措施,权威媒体以“治市”而非“救市”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实际上,所站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但这无关紧要,只要最终市场能向着大家相同的预期而去,则“救市”也好,“治市”也罢,即使表达不同最终也能“殊途同归”。

  本栏以为当前A股最需要的一个字是“治”,而且不是小打小闹的“治”,即使颠覆性的“治”也并不为过。而“救”,可以作为权宜之计,且其最终也是为了能“治”而“救”。如果“救”“治”相左,或救而不治,或治而不救,以目前A股的现状,要恢复元气难度极大。虽然我们可以拿经济周期来搪塞,但当外围股市都在经济缓慢复苏之时走出一波牛市行情的时候,我们的经济数据却在比别人亮丽得多的情况下,独自走着熊市的不归途,将股市不振归咎于经济复苏缓慢,其实是说不过去的。

  考察最近各种“治市”措施,似乎都并不理性,笔者以为监管层依然没有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而且,将一系列措施串联起来,市场的疑虑反而会大幅增加:推出优先股、IPO预披露、创业板IPO降低门槛、创业板再融资开闸等等,给人的印象就是:即使A股行情罕见地低迷,监管层依然在一昧地、拼命地为“圈钱”保驾护航……这也许可以解释周二在证监会已经稳定市场IPO预期的情况下,A股市场仍无动于衷的原因。

  市场走到这一步,我们不得不又要老生常谈一番——那个“徙木立信”的故事。就行情而言,新国九条没能产生老国九条那种短期震撼力,一方面是效应递减规律使然,像汇金增持一样“一次不如一次”;另一方面则是国九条过去10年之后,市场却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有“否定”成份在。因而,在未来新国九条细则的制订上,需要监管层将市场的这种负面情绪考虑在内,来个“徙木立信”的好案例,“治市”之前,先救投资者信心。否则,眼睛总盯着融资而不及其余,A股就注定了难以摆脱“僵而不死”的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